上饶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了稳定。2005年上饶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1.63,比上年降低0.16,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优级的天数153天,优级率占42%;良好天数为212天,良好率占58%。全市地表水达标水质断面为96.3%,水质状况为优。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分贝,达到国家1类标准值;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6分贝,比上年减少3.5分贝。。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1.81万吨,烟尘排放达标率90.34%;工业粉尘排放量1.68万吨,粉尘排放达标率92.16%;工业废水排放量461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75%;生活废水排放量699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8.8%。 加大环保投入。全市共投资551万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8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能力建设总投资7.79亿元。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共审批建设项目269个,环评执行率比上年增长8.31%“三同时”验收核准项目97个。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迅速。共有自然保护区13个,占地面积341平方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4A级景区4个,占地面积592平方公里;森林公园5个,占地面积129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了10.4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81‰,死亡率5.87‰,自然增长率为7.94‰,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1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0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35.15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9元,增收1056元,比上年增长13.94%;农民人均纯收入3226元,增收315元,增长10.81%。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6: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68元,比上年增长16.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3元,增长27.59%。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0.4和34.96平方米。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830元,增长14.1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年共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3608.4万元,增长34.24%。免费培训下岗职工2.02万人,跨市劳务输出101.85万人。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89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8%,处于调控目标以内。 “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为9.5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亿元,当期养老金支付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率均为100%,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887.3万元。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并提高了救助标准;制定了城市特困群众的救助措施,按国家统一部署,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11.9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0.83亿元,人均领取的补偿额由上年的60元提高到65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院13个,收养人数522人,提供床位1600张;农村敬老院233个,收养人数2.18万人,提供床位2.8万张,社会救济总人数60万人,光荣院42所,收养人数787人,提供床位1245张。全市城镇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75个,比上年增加30余个。全年销售电脑彩票4280万元,应得福利资金535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价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表示一年内生产的可用于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4)个别数字与年初的快报数略有差距,以正式公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