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8 厦门市统计局

【社会保障】

城镇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9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0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18.86万人,增加23.85万人;失业保险84.83万人,增加7.71万人;工伤保险96.55万人,增加23.84万人;生育保险78.13万人,增加54.45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共征收55.36亿元,累计结余105.42亿元。8.13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8.97%,社区管理率实现了100%。

至年末,全市已有162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203家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和21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2家工伤保险辅助医疗器具配置协议医疗机构、1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3574户、34073人,其中城市(城镇)9531户、23053人,农村4043户、11020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4545万元。现有福利类收养性机构31家,收养床位2085张,收养人数达1616人。其中有养老机构26家,社会福利院3家,儿童福利院2家。共计接收社会捐赠1009.92万元,有5.17万人次受益。

【居住】

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258.66亿元,比上年增长67.2%。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9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比重达4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33平方米,其中楼房占81.8%。

全市正在实施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共17个,已开工建设13个,累计用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31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约3.8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自2006年12月1日开始受理申请,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受理低中收入保障性住房申请13685户,其中保障性租赁房11797户,占86.2%,保障性经济适用房1888户,占13.8%;受理公务人员申请2469户,引进人才申请151户。首批保障性租赁房申请户第一批已配租545套,293户已领取钥匙办理入住。

12、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市已有12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市新建20个污水回用零排放工程项目,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海上漂浮垃圾治理效果明显,海域、筼筜湖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控体系基本建立,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发酵式生态型养殖模式普及率达到85%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8分贝。

【城市绿化】

园博园、植物园和忠仑公园以及生态景观道路等建设进一步扩展。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到了180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公园43个,占地总面积达178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为15.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541公顷,覆盖率为36.34%。

【公用事业】

翔安隧道、海翔大道和快速公交系统(BRT)等项目建设加快,九龙江北溪引水改善、汀溪水库群综合整治和莲花水库等工程全面推进,“西水东调”工程基本完成。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为2.83亿吨,其中:生产营运用水0.96亿吨,居民家庭用水1.12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38亿吨。全年全市用电总量118.88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70.70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1.86亿千瓦小时。全年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1.07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5.31万吨,用气人口达114.16万人。

【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473起;死亡人数295人,减少2.96%;受伤人数1943人,增长17.26%;直接经济损失2070.59万元,增长31.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96起,造成225人死亡、19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1.71万元;火灾事故705起,造成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1.52万元;工伤事故65起,造成6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36.5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厦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