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阜阳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3.8%。当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9家,完成增加值3.7亿元,增长3.0%;施工工程个数1455个,比上年增加131个;竣工工程850个,比上年减少5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8.4万平方米,增长1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3.9万平方米,下降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8.0亿元,下降13.6%;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6.7亿元,增长50.8%。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9.5亿元,增长10.3%;更新改造投资15.8亿元,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7.9亿元,增长149.2%;其他投资3.0亿元,增长75.3%。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23个,总投资规模10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8亿元。投资超百亿元的阜阳电厂、阜六高速、治淮工程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刘庄煤矿、漯阜铁路阜阳段改建、亳阜高速公路、临淮岗水利工程王家坝闸维修加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工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个数明显增多。全年工业基本建设项目共39个,增加28个,本年完成投资4.1亿元,增长42.8%;工业技改项目97个,增加51个,本年完成投资10.8亿元,增长7.3%。本年完成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有8个,增加3个,本年完成投资超5000万元的基建工业项目有6个,增加3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9.7亿元,增长7.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7.0亿元,增长4.3%。分行业看,贸易业零售额增势强劲。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6.7亿元,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23.0亿元,增幅达22.6%,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医药行业,平均增幅近35%;小型和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平稳,全年累计完成零售额73.7亿元,增长4.6%;餐饮业零售额16.4亿元,增长1.7%;其他行业零售额3.6亿元,下降22.2%。从商品类别看,主要商品销售活跃。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7%;日用品类的销售增长30.9%;较为突出的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7.5%。

新型商品需求活跃,更新换代产品出现热销。食用植物油(主要是色拉油和精包装油)销售比上年增长4.5倍。以微波炉为首的小家电销售量比上年增长38.4%。电视机、电冰箱和家用洗衣机等传统家电由于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其销售量分别增长45.5%、29.3%和47.1%。摄像机、影碟机等商品销售也十分看好,分别增长167.4%和11.2%。以家用空调器、家用轿车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呈现出旺销势头。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家用空调器销售量达3.9万台,是上年的2倍;汽车消费初露端倪,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轿车27辆,实现了零的突破。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9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出口总额5444万美元,增长40.7%;进口总额1521万美元,增长28.4%。

进出口贸易结构出现新变化。国有企业出口和进口均下降,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进出口高速增长。2003年,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263万美元,下降8.4%;进口总额79万美元,下降35.8%。三资企业出口1413万美元,增长31.0%;进口659万美元,下降6.9%。集体企业出口2763万美元,增长95.8%;进口783万美元,增长122.4%。分贸易方式看,一般性贸易出口3778万美元,增长49.3%;加工贸易出口1662万美元,增长19.0%。分地区看,全市已与六大洲近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其中对非洲市场出口增长37.4%。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4.6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3.9万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4家,引进市外资金24.5亿元,引进项目633个,其中一产项目98个,二产项目236个,三产项目299个。一批规模工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其中阜南江苏大亚集团板材加工,2003年完成投资6600多万元,目前产销两旺。落户在阜阳经济开发区的恒泰纺织去年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瑞华纺织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等,目前这些项目一期工程大都建成投产。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33.76亿吨公里,增长18.9%;水路运输8.53亿吨公里,增长298.9%。公路旅客周转量27.30亿人公里,下降2.1%;民航运输15.4万人公里,增长250.4%。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8亿元,下降0.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增长6.8%;电信业务总量10.9亿元,下降1.7%。报刊、函件业务量分别增长3.6%、28.7%;特快专递、包件业务量分别下降15.2%、12.3%。交换机容量85.5万门,增长1.7%,固定电话用户数79.9万户,增长14.2%;移动电话用户55.0万户,增长41.6%。年末电信数据通信用户达到60605户,其中主叫用户53224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0亿元,增长4.2%,其中,中央收入7.5亿元,增长5.2%;地方收入10.5亿元,增长3.6%。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主体税种呈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0.8%、10.6%和6.1%。企业所得税、农业四税分别下降46.5%和7.5%。全年财政支出28.1亿元,增长17.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243.6%,基建支出增长155.2%,流通部门事业费167.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79.2%,卫生支出增长66.4%,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2.0%。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2.7亿元,增长20.9%;企业存款42.3亿元,增长1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短期贷款143.2亿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36.7亿元,增长31.3%。其中基建和技改贷款两项新增7.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7.4%。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亿元,增长8.5%;人身险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88.4%。赔款和给付1.3亿元,增长46.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9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4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