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53‰,比上年上升0.3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0‰,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43‰,比上年上升0.5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897.8万人。劳务有序输出能力提高。全年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达160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110万人次,占输出总量的68.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2元,比上年增长4.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人均消费性支出4672元,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0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4%,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有16.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征缴基金1.6亿元。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2.4万人,支付养老金2.2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有2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实际征缴基金0.3亿元;有14.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实际征缴基金0.4亿元。上年结转的5404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完成出中心任务,全市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941.7万元,代缴社会保险金460.8万元。年末全市城市低保人数为7.7万人,月发放保障金381.3万元,保障覆盖面为8.5%。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2个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数215张,敬老院254所,五保对象6.6万人。全年下拨救灾款1763万元。捐款80万元,粮1.7万公斤,衣服5.0万件,棉被535床。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发展,全年优待2.1万户,发放优待金1600多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63万元。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461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监理站12个。建成烟尘控制区4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7平方公里;水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阜阳城“活水工程”开始实施;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十二项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颍上县八里河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申报“全球500佳”;颍上县、临泉县、界首市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完成规划编制,其中,临泉县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全市共有12个生态村被省环保局命名为“全省百佳生态村”;沿淮调蓄洪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2002年,全市发生交通事故2320件,受伤1420人,死亡358人,损失金额536万元。火灾事故788起,受伤17人,伤亡8人,直接财产损失折款247.2万元。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