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铜陵市统计局

一批有影响、牵动力大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或扎实推进,螺丝山广场工程顺利建成,冬瓜山铜矿、海螺水泥三期工程、天然气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三佳电子公司引线框架项目、有色电线电缆厂特种漆包线项目、精达公司年产5000吨变频电机用抗电晕电磁线项目、铜峰公司特种新型薄膜电容器项目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2003年,全市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102万人,同比下降8.1%,货物发送量209万吨,同比增长14.5%。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17223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903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6.5%;水路货物周转量1232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3%。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94553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4%。港口货物吞吐量837万吨,比上年增长44.6%,港口旅客发送量0.55万人,比上年下降73.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邮政业务量0.52亿元,增长35.9%,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量4.31亿元,增长17.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7.35万户,比上年新增0.29万户,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14.58万户,新增1.66万户;PHS(小灵通)用户3.05万户,新增1.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47万户,新增1.8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5.01万户,新增1.76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3年,消费品市场虽经受“非典”疫情的短暂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全年市场销售仍呈现旺盛态势。由于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加之职工工资、居民收入逐年稳步增加,有力地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了消费需求,使销售市场稳中趋旺。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市零售额24.49亿元,增长10.1%;县零售额2.25亿元,增长8.5%;县以下零售额3.25亿元,增长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44亿元,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1.2%;其他行业零售额0.2亿元,增长5.0%。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专业市场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全市共有集贸市场61个。

市场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有所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2年上升0.4%。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升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7.5%,衣着类价格下降3.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居住类价格下降0.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3年,市委、市政府从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入手,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氛围浓、成效显、环境继续改善的喜人局面,开放型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市涉外企业及外经贸部门克服“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全年对外贸易的增长。2003年,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546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进口总值44737万美元,同比增长46.6%;出口总值9958万美元,同比下降14.8%。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完成4768万美元,同比增长54.8%;加工贸易出口降幅较大,全年完成5121万美元,同比下降33.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家,投资总额1294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全市经济外向度为43.9%,位居全省前列。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有所下滑。200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4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其中,国内游客82.1万人次,下降3.4%;境外游客0.36万人次,下降1.9%。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58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4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旅游外汇收入208万美元,下降5.5%。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3家,房间数861间。全市共有旅行社1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2003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0.69亿元,为预算的105.5%,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5.16亿元,为预算的102.6%,同比增长13.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53亿元,为预算的108.3%,同比增长14.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完成1.39亿元和1.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3%和15.0%;企业所得税(40%部分)完成0.48亿元,同比增长2.0%。分级次看,市本级组织收入7.50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同比增长11.0%;区级共组织收入2.01亿元,完成预算的115.4%,同比增长29.8%;铜陵县组织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财政支出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下同)余额106.97亿元,比年初增加22.09亿元,增长26.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36.29亿元,比年初增加8.55亿元,增长3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3.9亿元,较年初增加12.51亿元,增长2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9.48亿元,较年初增加19.44亿元,增幅为1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8.71亿元,比年初增加4.92亿元,增幅为5.87%;中长期贷款余额38.66亿元,较年初增加5.79亿元,增幅为17.6%。

2003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4家,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为11.1%。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全年保险业务支出0.89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其中,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0.52亿元,比上年下降8.8%。

九、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我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受到科技部表彰并被批准为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被列为全省重点,中国科大铜陵科技园动工兴建,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成。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研机构130家,其中民营科研机构(企业)106家。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753人;科技活动项目185项,比上年减少8.0%;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4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专利申请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专利申请总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和发明成果申请量均刷新历史记录,由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企业专利申请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职务发明的比重明显加大。全年在天成专利事务所申请的各类专利成果共有54项,专利成果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年有6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有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