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2003年,完成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皖江城镇经济带规划、大砻坊地区控制性详规等15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滨江景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城市电网改造开始实施,22万伏荆山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西气东输”芜湖燃气工程进展顺利。高教园区内纬五、纬六、经三等主要道路和九华山北路、营盘山路完成主体工程;弋江路、康复路等道路整治维修工程提前结束;工农路、长宁路等区管29条道路维修改造基本竣工;北京东路等市区18条道路人行道、42座公厕、6条道路路灯和5条道路绿化改造全面完成。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获得了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容管理进一步规范。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61.5公里,车辆718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用水普及率100%。管道煤气供气总量269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5.6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80万吨,用气人口40.18万人,城市气化率95.4%。居民用电359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0%。年末绿化覆盖面积26.5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2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1.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65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68.33平方公里;1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3.4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5%;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2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3.82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男性人口116.42万人,女性人口107.3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0%和48.0%。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6‰,人口死亡率为5.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2‰。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7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比上年增长4.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8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00元,比上年增长16.4%。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13万人,离退休人员8.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5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17万人。拥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76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5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1万人;职业培训2.4万人次,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次;再就业人数4.56万人,再就业率达69.2%;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48%。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81%。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5个,床位2043张,在院收养人数0.15万人;有4.86万城镇居民、1.13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1954万元,共筹集公益金684万元。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房建设开始启动。 注:1、公报中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