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4%;第二产业投资476.5亿元,增长52.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9.5%;第三产业投资690.9亿元,增长35.5%。交通运输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28.2亿元,增长29.6%;教育投入加大,完成投资41.8亿元,增长44.8%。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69项,总投资规模97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1亿元。其中重点基本建设项目55项,当年完成投资147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4个,完成投资64亿元。在6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合肥软件产业基地、宁西铁路合肥—西安段、合徐高速公路北段、马鞍山星马汽车、江淮瑞风商务车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小城镇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到2003年底,全省小城镇数量2939个,其中建制镇939个,农村集镇2000个。当年全省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94亿元。全省小城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为94.4%。省政府确定的200个中心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达100%,镇区道路铺装率76%,总投入54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2003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66.6亿元,增长1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64.6亿元,增长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143.7亿元,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159.4亿元,增长12.1%;其他行业零售额28.2亿元,下降3.8%。从商品类别看,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0.7%,中西药类增长16%。通讯、汽车及其相关商品继续保持旺销势头,其中通讯类增长189.3%、汽车类增长130%。城乡集市贸易平稳发展,全年商品成交额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16.7亿元,增长36.5%;毛利率8.25%,下降0.27个百分点;费用率3.21%,下降0.31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出口总额30.6亿美元,增长24.9%;进口总额28.8亿美元,增长66.6%。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26.1亿美元,增长26.8%,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83.9%提高到85.2%;加工贸易出口完成4.4亿美元,增长14.6%。分地区看,对非洲、欧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37.4%、35.4%和33.5%,对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分别增长21.7%、18.7%和8.5%。外商投资企业全年进出口额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03年,全省各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发挥开发区的聚集和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0.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8%。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1亿美元,增长4.1%。当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1家,比上年增加93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83份,新签合同金额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完成营业额1.62亿美元,增长46.9%;当年外派劳务人员3881人,增长11.1%,年末在外人数8760人。 旅游经济受非典影响出现下降。全年旅游总收入196.5亿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下降29.7%;国内旅游收入187.1亿元,下降7.8%。接待海外游客28.1万人次,下降38.8%;接待国内游客3337.8万人次,下降14.1%。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5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5%。其中,铁路807.8亿吨公里,增长7.9%;公路318.4亿吨公里,增长6.3%;水运229.4亿吨公里,增长13.9%;民航0.3亿吨公里,增长14.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635.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其中,铁路224.5亿人公里,下降2.6%;公路396.7亿人公里,增长6.9%;水运0.4亿人公里,下降40.4%;民航14.2亿人公里,下降4.1%。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8.5亿元,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18.8亿元,增长9.9%。年末本地城市电话用户381.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5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24.3%和28.7%。电话普及率27.8%,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年末电信数据通信用户150.5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48.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增收较多,分别增长13.7%和18.1%。全年财政支出506亿元,增长10.8%。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9.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50.3%。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19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其中,企业存款1234.2亿元,增长2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75.8亿元,增长20.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37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其中,短期贷款2078.2亿元,增长7.8%;中长期贷款975.2亿元,增长32.6%。 企业上市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3只(A股),增发1只(H股),可转换公司债券3只,共筹集资金30.9亿元。到2003年底全省上市公司已达36家。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省保险系统保费收入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3.4亿元。赔款和给付20.9亿元,增长31.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3.9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7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6个,高等院校办研究与发展机构8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26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万人。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141家,从业人员18万人,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当年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29.2亿元,增长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