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安徽省统计局

专利申请增长较快,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311件,授权专利141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1%。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599项,金额7.54亿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术1492项,金额3.7亿元。年末全省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71个,其中授权的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1个。

测绘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省测绘资料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11475张,大地成果8100个(点),利用档案资料186卷(盒),航空摄影底片1649张,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光盘287盘,省测绘总院所属单位完成测绘产值1356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62所,当年招生12.2万人,较上年增加2.5万人,在校生33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7个,当年招收研究生4207人,其中高校招收3890人;在学研究生9840人,其中高校9098人。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769所,在校生63.2万人。普通中学3819所,在校生401.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77.2万人,初中在校生323.9万人。小学22718所,在校学生687.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2.5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3%和0.54%。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全年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招收本专科学生5.8万人,在校生17.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1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400.5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7.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2002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1个,文化馆100个,公共图书馆84个,博物馆39个。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122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518万卷(件),库馆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广播电台15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台1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30座;有线电视用户达209.9万户;另有县级广播电视台5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5.4%,比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85%,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全年出版报纸101种,总印数68594万份;期刊(杂志)176种,总印数6259万册;图书2300种,总印数25051万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7089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6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9个,妇幼卫生机构110个。全省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1.7万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8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3.8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0.6万人,妇幼保健机构0.3万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6万人,护师(士)4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8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002年,我省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27.5枚金牌、27枚银牌和41枚铜牌。国际运动健将发展数为1人,运动健将发展数为37人,一级运动员发展数为91人;国家级裁判员发展数为15人,一级裁判员发展数为27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为2273人。新建标准体育场地80个,其中体育馆4个,标准体育场6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84条。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十届运动会,共有6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共举办万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57次,参加活动人数约60万人次。残疾人运动也取得较好成绩。2002年,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1枚金牌、14枚银牌和14枚铜牌。全年在通过销售中国体育彩票筹集的资金中,有3400万元用于体育事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388人,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78个。到2002年末,已在全省17个城市中建成140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850.8平方公里;在17个城市中建成了10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342.2平方公里。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巢湖污染治理工作进展良好,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争取国家城市环保重点项目投资取得显著成绩,共有13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国债投资1.69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重视。全省现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2个(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面积423.8万公顷;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1个。启动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沿淮调蓄洪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完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从总体情况看,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

全年全省发生火灾事故8795起,发生交通事故28114起。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2‰,比上年降低1.2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7‰,比上年降低0.6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03‰,比上年降低0.58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368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长稳定。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4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1%,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4736.5元,增长10.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118元,增长4.8%,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5.8元,增长4.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居民住宅条件继续改善。全省城乡建成住宅7267.6万平方米,其中城镇1906.6万平方米,农村5361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年有9.38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5.94万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有339.6万名职工和101.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78.8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7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构及时向17.5万人发放了失业保险金。年末全省城市低保人数已达103.8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有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5.1万张,收养4万人。全省已有4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市(镇)社会服务网络建设也有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716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3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8亿元。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