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合肥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制订《合肥市“十五”卫生发展计划》,以预防保健为先导,规范传染病防治,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防疫工作。积极开展“与患者同行”全程医疗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到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9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6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2785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5万人,其中职业医师6640人,注册护士5139人。

十、人民生活、就业与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1386人,出生率9.24‰,死亡人口17467人,死亡率3.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48.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54万人,农业人口294.54万人,市区年末人口为146.52万人,非农业人口117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5元,实际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5721元,增长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5%。农民人均纯收入2229元,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2元,增长1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1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7平方米。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市、区、街道、社居委四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80%的街道建立了“一站式”社保服务窗口。市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任务基本完成,全年出中心人数9431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实施再就业培训人数1.9万人,出中心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50%。农村劳务输出达36万人。“两个确保”不断巩固,社会化发放面达到100%。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保障标准有所提高。医改工作向企业扩面,三县医改全面启动,全市医保参保人数25.89万人,医保基金征缴率接近1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5564张,收养4802人,全市共有9.92万人参加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总人数达20.95万人。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4519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46个。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435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50万元。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2年末,全市已建成1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74.4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59.6%;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为134.0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注:1、本公报中GDP数据为年快报数;

2、本公报中GDP及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