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舟山市统计局

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新设立境外合作项目3个。全年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37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1470万美元,增长39.9%;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325万美元,增长12.6%。对外渔业合作营业额2803万美元,增长35.8%。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以海洋文化为载体,旅游节庆活动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以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海洋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1.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4亿元,分别增长19.7%和20.0%。其中入境游客14万人次,外汇收入7532万美元,分别增长20.2%和26.1%。普陀山、桃花、朱家尖等主要景点旅游人次分别增长7.5%、35.7%和5.1%。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旅行社84家,旅游星级饭店61家。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6.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82.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84.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0%。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海运业以及围垦、大桥、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6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4.38亿元;海运业贷款余额26.67亿元,比年初增加9.14亿元。全市基本建设贷款余额66.38亿元,比年初增加6.79亿元。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业贷款出现下降。年末全市住房开发贷款余额15.9亿元,比年初减少2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3.2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同比少增5.36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2005年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0亿元,增长26.4%;养老金及寿险保费收入5.33亿元,增长4.7%。全年赔款支出1.96亿元,增长39.2%,给付支出1.35亿元,增长36.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58项,其中国家级11项,有8项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省级91项。全年获省市级政府奖的科技成果数23项,其中省级奖2项。申请专利175件,授权60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105项,合同成交额1454万元。

高技术园区和产业稳步发展。2005年,舟山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园内的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中心累计投入3100万元,入孵企业达到25家。高技术企业及研发中心的培育继续推进,和大专院校共建的创新载体达到5家,新增省级高技术企业2家。全市15家高技术企业,实现产值8.41亿元,销售收入7.86亿元,实现利税0.68亿元。

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金鹰公司的“桑蚕绢丝”产品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实现舟山产品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名牌产品的培育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年内有12只产品被评为浙江名牌,20只产品被评为舟山名牌。年末全市有省级名牌产品34只,其中水产品名牌20只,舟山名牌产品67只。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4818人,毕业生2016人,在校学生13481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2535人;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48081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学生16314人;普通小学82所,在校学生50096人;幼儿园147所,在园幼儿21911人。全市有10478名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各类学校就读。

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005年,全市初中升高中段比例为94.32%,高考上线率为85.96%,文理科重点线万人比居全省第一。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83%,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6.91%。全年自学考试报考1.72万人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77%,初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99.08%,高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96.39%。年末全市有124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浙江海洋学院扩建、舟山中学海洋科技馆等教育重点工程完工,定海一中改建、新城小学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面创建海洋文化名城,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2处,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43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52万册。海洋文化精品创作进一步发展,共有4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23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8.4%。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5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80个,医疗开放床位3501张,卫生技术人员4610人,其中执业医师2093人,注册护士1531人。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服务覆盖人口77.4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90个,服务覆盖人口46.8万人。2005年,全市建立起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实际参加人数43.66万人,参加率78.2%,共筹集资金2249.76万元。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组建系列惠民医院,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偏远岛屿的渔农民得到免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艾滋病、霍乱和禽流感等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加强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计划免疫工作,与计划免疫相关的疾病发病率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375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7.7万人次。新增全民健身路径88条。参加省级运动会共夺得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8枚。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910万元。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持续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67250人,比上年减少1895人。全年出生人口6592人,死亡人口6783人,自然增长率为-0.20‰。迁入人口17426人,迁出人口19057人,机械增长率为-1.6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4元,增长12.9%,扣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950元,增长11.3%,实际增长9.4%。恩格尔系数为35.0%。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056元,增长25.2%,服务性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24.8%提高到27.9%。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90元,增长15.4%,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增长15.7%;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42元,增长14.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2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4.3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