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有效应对了非典疫情的冲击,成功举办了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佛教文化旅游、滨海休闲旅游、饮食文化旅游三大旅游精品的内涵得到新的拓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5.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5.62亿元,增长0.6%,旅游收入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7%,旅游商品创汇占全市旅游创汇的比重为25.9%。 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社分公司3家,国内旅行社54家,旅游星级饭店51家。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总量继续快速扩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36亿元,比年初增加48.3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95.75亿元,比年初增加22.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7.93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0.12亿元,比年初增加50.1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9.9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9.7%。个人消费贷款29.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达86.2%。 保险事业发展良好。全年保费收入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亿元,养老金及寿险4.81亿元。全年赔款支出1.00亿元,增长16.9%;给付支出0.72亿元,增长1.6倍。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1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6人。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76人,其中高级职称1285人,中级职称7534人。 科技事业发展成果喜人。全年共安排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1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3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全省首家海洋高科技园区—浙江普陀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初见成效,新批5家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19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审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启动建设了多项服务中心,其中舟山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舟山船舶建造与修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民营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有民营科技企业121家,比上年增长了1.5倍。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7亿元。 努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切实抓好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54项,比上年增长37.5%,合同金额1562万元。专利申请量达到125件,授权量为97件。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实施,2003年全市新增“金鹰”、“普陀山”等8枚省级著名商标,“浙江海水品牌基地”获得首批全省十大品牌基地之一认证。金友牌机筒螺杆等32种工业产品和阿达哥牌芳香鹅等3种农业产品被认定为市名牌产品。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2109人,在校学生6146人;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55065人;职业中学9所,在校学生10287人;普通小学101所,在校学生52404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为87.2%,高考上线率达87%,3-5周岁幼儿入园率91.7%。全年自学考试报考达2.45万人次。 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组建浙江国际海运学院和舟山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不断加强,浙江海洋学院扩建工程和航海教育培训园区校建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强化,全市学校有电脑房284间,85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共有多媒体教室374间。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面创建海洋文化名城,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舟山渔民画艺术节和舟山市第九届运动会,舟山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国舟山海岛风情文化村建设加快。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场所3处,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44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49.3万册,博物馆3个。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6套,电视台1座,节目6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4.82万户,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都达到98%。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卫生现代化目标,全力以赴抗击非典疫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改革,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48个,医疗床位3349张,卫生技术人员4462人,其中医生1999人,护士1437人。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又有新进展。年末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卫生站56个。中心服务覆盖人口54.5万,站服务覆盖人口30万。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传染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比上年减少16.7%。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57次,全民健身运动213次,参加人数7.27万人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试行。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参加省级运动会共夺得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7枚。全市体育彩票发行势头良好,全年发行量达2264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工作人员18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理机构4个。 污染源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声、空气等质量均保持良好状况,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二、三类水质标准,全市空气质量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末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36.48平方公里,已建成噪声达标区面积21.42平方公里。全市已建成22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2003年新建1个。 生态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舟山市生态规划及岱山县、嵊泗县生态规划着手编制,全市有12个乡镇开展生态乡镇建设。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1219人,比上年末减少6338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000人,出生率6.16‰;死亡人口6899人,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0.9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3元,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9009元,增长12.5%;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增长7.7%,人均消费性支出3899元,增长7.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5.5%和44%,比上年降低3.5和0.1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782元,增长12.5%。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3173元,增长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