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34亿元,增长1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1.78亿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17.10亿元,增长14.8%。汽车、房地产市场异常红火,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7倍,年末全市拥有私家小轿车12849辆,其中2003年新增6735辆,超过了历年总和;住宅销售旺盛,带动了家电类、家具及装潢材料等相关商品的增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6.7%,家具类零售额增长74.6%。 新型业态发展加快。2003年全市连锁贸易、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5.30亿元,同比增长52.3%,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191个,市场成交额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亿元以上水平交易市场31个,成交额311.5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77.3%。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2003年市场物价呈前低后高运行态势,总体价格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均为100.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79个,比上年增加135个,协议外资14.48亿美元,增长50.4%,实到外资突破5亿美元大关,达到5.37亿美元,增长49.5%,外资依存度达16.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3年对外贸易克服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18亿美元,增长37.2%,其中外贸出口额10.11亿美元,增长42.6%,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20.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在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额列前两位,分别为4.92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8.7%和11.3%,增幅分别达45.3%和46.0%。 旅游业稳步回升。受"非典"疫情影响,旅游业首度出现负增长,但下半年运行态势好于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09.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1.32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04.44万人,比上年下降10.6%,实现旅游收入40.15亿元,下降10.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76万人,增长15.0%,创汇1415万美元,增长0.1%。全市拥有星级饭店52家,其中三星级以上9家。 七、交通运输和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全面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公路建设加快,完成了湖织公路、浔练公路、杭长南路和104国道南大门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境内公路里程已达2815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6985万人,旅客周转量28.17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0764万吨,货物周转量118.8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7.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57739辆,比上年增加16556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30391辆,增加15154辆,比上年末翻了1番。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邮电通讯业成为支撑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7.28亿元,增长16.2%。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9.83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9.01万户和22.62万户,增长12.3%和29.3%;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1.95万户,增加1.05万户,增长9.7%;电话普及率达到7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2部。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存贷两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8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16.78亿元,同比多增46.5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57.54亿元,比年初增加47.4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0.55亿元,比年初增加45.9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2亿元,同比多增52.5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22.29亿元,比年初增加41.02亿元,中长期贷款112.40亿元,比年初增加49.62亿元。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全市金融资产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15.0%下降到年末8.7%,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保险业发展迅速。到2003年底全市已有保险公司11家,全年保费收入达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险3.21亿元,寿险1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25.7%;支付赔款2.14亿元,增长15.0%,其中财险1.82亿元,寿险0.32亿元,分别增长10.2%和22.3%。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不断推进。2003年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步,成为第二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7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有20个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项目,有2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累计达19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7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6家,总数达85家。认定批准省级研发中心2家,累计12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新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6项;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09所,专任教师21127人,在校学生45.78万人。2003年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8%,小学升初中比率99.9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7%。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初中毕业升高中比率达85%,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高考综合上线率达88.2%,已连续五年列全省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产业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群艺馆)4个,文化站72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6.2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7.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湖笔文化节,开展了"笔都风情"文化艺术周活动,组织演职人员近5000人,观众60000余人次。全年发行《湖州日报》1539万份,《湖州晚报》1312万份。 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为98.3%。在2003年浙江省各项青少年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42枚、铜牌33枚。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我市把全民健身和抗击"非典"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131家,床位数8055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61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8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1.4张,医生17.1人。针对"非典"疫情的暴发,我市积极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农村改水三年目标基本完成,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