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州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0.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幅列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51.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25.35亿元,增长16.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6:54.8:34.6调整为9.8:55.0:3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866元,比上年增长13.9%,折合3036美元(按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8.1917:1计算),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 200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73亿元,增长23.3%,分别高于全省水平1.8和4.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44.08亿元,增长20.7%。 价格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二升六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0%,居住类价格上涨7.5%,分别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个和0.9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工业品进出价格差距逐步缩小,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1和10.1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涨幅明显回落,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0.8%,涨幅比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2.4%,涨幅比上年回落16.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市农业生产克服了台风、病虫害、动物疫病的影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产值42.33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14.36亿元,增长12.4%;牧业产值24.48亿元,增长13.4%;渔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11.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49.66万亩,比上年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7.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1.7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8%。 龙头企业带动明显,畜牧业增长继续领先。2005年全市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695家,比上年增加41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全年家禽出栏4628.31万羽,增长17.0%,家禽存栏1700.31万羽,增长28.9%;年末奶牛存栏4190头,增长26.4%;兔存栏28.27万只,出栏28.87万只,分别增长51.3%和26.5%。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快。至2005年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81只,绿色食品27只,分别比上年增加52只和18只;拥有省级农产品商标2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6只;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基地、森林食品基地201个,面积13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增长,经济效益逐步回升。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2.38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4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14.42亿元,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增长32.7%和33.1%。轻工业完成产值494.11亿元,同比增长33.2%;重工业完成产值561.29亿元,增长32.3%。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8.44亿元,增长21.3%,其中利润50.32亿元,增长19.6%;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得分244.95分,比上年提高11.92分,高出全省平均35.61分。 主要行业较快增长。产值占比超过5%的六大行业产值均实现较快增长:纺织业完成产值217.27亿元,同比增长2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96.53亿元,增长3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90.57亿元,增长15.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84.94亿元,增长25.6%;木制品业完成产值66.73亿元,增长39.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59.14亿元,增长38.5%。利润超过3亿元的六个行业是: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利润9.63亿元、4.84亿元、3.98亿元、3.41亿元、3.39亿元和3.32亿元。 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私营企业快速发展。2005年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私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42亿元、96.93亿元和379.1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2%、43.4%、38.5%,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增幅。三类企业共实现利税45.29亿元、利润25.54亿元,分别增长37.1%和37.0%,高出规模工业15.8和17.4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8.8%和83.6%。 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效果明显,2005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达到8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达到24家;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0家,其中3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4%;实现国家级、省级新产品产值180.88亿元,增长45.3%;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33.90亿元,增长33.9%。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32亿元,增长5.6%。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25.54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6.91亿元,分别增长30.4%和31.9%;竣工房屋面积796.61万平方米,增长44.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08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性投入235.70亿元,增长19.3%,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7.9和18.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工业性投入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22.12亿元,同比下降4.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11亿元,同比下降8.9%。二、三产业仍是投资的重点,完成投资238.53亿元和191.49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7.5%。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民间投资237.05亿元,增长21.4%,增幅高出全部限额以上投资3.9个百分点,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60.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