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湖州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19亿元,增长23.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5.35亿元,增长33.6%。商品房竣工面积202.97万平方米,增长47.6%,其中住宅149.54万平方米,增长48.8%。商品房销售面积167.54万平方米,增长16.8%,其中住宅137.85万平方米,增长20.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12.7%,高出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08.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5.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6.5%。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45.71亿元,增长22.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28.3%,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个百分点。连锁经营实现快速发展,全市限额以上连锁贸易、餐饮企业零售额达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97个,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4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0个,实现市场成交额317.69亿元,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7个,市场成交额264.15亿元。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市”的总体目标,突出“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特色,推出生态、湿地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078.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9%;接待入境旅游者10.21万人次,增长44.8%。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2.63亿元、外汇收入3688万美元,分别增长28.3%和85.3%。年末拥有星级饭店53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饭店16家;拥有旅行社37家,其中1家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2005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出口额19.96亿美元,增长37.8%,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二位;进口额2.75亿美元,增长10.2%。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完成17.35亿美元,增长36.9%,加工贸易完成2.61亿美元,增长44.1%;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外贸出口的主体,实现出口额8.06亿美元和7.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8%和41.7%,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35.7%和40.4%;对美国、日本、德国出口额占前三位,实现出口5.44亿美元、1.62亿美元和1.18亿美元,分别增长58.5%、9.5%和50.4%;纺织品出口仍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达8.91亿美元,增长33.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4.7%。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75个,合同利用外资1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实际到位外资6.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外资到位率38.5%。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3个,总投资和合同外资分别为22.82亿美元和12.03亿美元,占全年新批外资项目数的23.8%、总投资的77.7%、合同外资的71.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增长42.8%,中方投资额为104.8万美元,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52个。全年输出劳务421人,增长11.7%,累计输出劳务2306人次。对外合作营业额完成386万美元,增长4.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273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4.1%,旅客运输周转量29.4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3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5385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8426万吨,分别增长15.0%和15.9%;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2.49亿吨公里,增长13.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3.07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29.4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0%和13.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8.10万辆,比上年增加1.34万辆,增长19.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5.42万辆,增长31.3%。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17.7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61万户,增长1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0.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64万户,增长12.5%;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1.6部,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5.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2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6.8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5万户,增长6.6%,其中宽带用户10.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4万户,增长61.1%。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608.4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人民币存款598.59亿元,增长1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61.39亿元,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3.72亿元,增长13.2%,其中农业短期贷款42.95亿元,新增12.27亿元,同比多增8.63亿元;工业短期贷款68.20亿元,新增13.17亿元,同比多增7.0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62.41亿元,新增6.31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36.22亿元,新增40.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92.06亿元,现金支出2917.34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5.28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不良贷款比例为4.5%,比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费收入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15.6%;寿险保费收入10.83亿元,增长1.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91亿元,增长35.9%,其中财险赔付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寿险赔付3350万元,比上年减少12.1%。

证券业务出现负增长。全市证券营业机构各项代理业务累计成交140.57亿元,比上年减少46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代理A股累计成交79亿元,比上年减少21亿元,同比下降21.3%。

九、科技教育和文化体育

“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2005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增长37.4%。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与中科院、国家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关系;新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累计26家。获得省级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6项,比上年增加2项;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24项,重点火炬项目4项;批准为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3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项,省级科技创新资金项目19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5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74件,专利授权量48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0.6%和2.3%。全年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778项,技术成交金额4914万元。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1万人,比上年增加1.75万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名;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14名,其中市区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60名,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