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体育 组建了艺术剧院控股的股份制“大地艺术团”、宁波民乐团及与上海联和院线合资的宁波联和影视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跨省合作组建的电影院线。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和相关系列文化活动,全年又有10个镇通过省、市两级“东海明珠”验收,“东海明珠”乡镇覆盖率达83%。永丰库遗址考古成果荣获“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音乐厅、图书信息中心建成并正式启用,大剧院、美术馆完成主体工程。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27.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98%。 成功承办了中国男子篮球联赛宁波主场赛、宁波国际城市围棋赛、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全国A类桥牌俱乐部锦标赛、第二届全国沿海城市长跑邀请赛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10余项。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四级全民健身工作网络日益完善,全市体育健身场所807家,“1154”全民健身工程继续实施,投资1亿元的市游泳健身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也已结顶,并在社区和农村建成180条全民健身路径(园),全市健身路径总量达到580个。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全市共获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6枚,总分163分,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卫生事业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1.47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2.5万人。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8岁。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相继在镇海、余姚、慈溪、北仑、鄞州等地稳步开展,年末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59万多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已建成省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市级示范站10个,并设立了16个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全市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108%,传染病总发病率为210.31/10万,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为87.6%,食物中毒发生率为3.74/10万,均明显好于上年。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验收。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年末全市总人口549.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6.91万人,增加3.50万人。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7%,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1.2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率达92.3%。全市人口出生率7.42‰、死亡率6.2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7元,比上年增长10.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支出14987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消费性支出10463元,增长11.3%,购房与建房支出达1844元,占总支出比重为12.3%。年末平均每百户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67台、影碟机59台、家用电脑50台、空调机117台、移动电话132部、健身器材8台(套)。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增长7.9%。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9台,洗衣机50台,电冰箱73台,空调机21台,热水器37台,比上年分别增长10%、3.3%、4.8%、74.3%和8.3%。 全市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7.64万辆,比上年增长76.9%。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13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98.2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9万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3553个,建立非正规就业组织418家。对3.1万名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其中2.76万人获得各类合格证书,培训后就业率53%。至年底,全市有6.1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02%,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8.79万人,实际缴费人数82.03万人,比上年净增10.77万人。有18.06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月人均养老金861元。有84.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净增11.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0.73万人,全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62.3万人次,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2.14亿元。年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7.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24%。年末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9.59万人,其中有3.81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享受了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共支付养老金379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万人,全年支付养老金2650万元。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81个,床位1.14万张,收养0.92万人,享受低保的城乡居民达7.76万人。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