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新世纪工程、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2002年全市69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其中29个项目竣工投产,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投资额、竣工项目数量和工程质量均创历年之最。

房地产业持续显现供需两旺的势头。供给方面,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1386.1万平方米、635.0万平方米、438.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1.2%、25.0%、16.0%,其中住宅所占比重分别为78.9%、78.8%、77.8%。需求方面,商品房销售面积、预售面积分别为384.4万平方米、425.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6%、35.6%,其中住宅所占比重分别为79.8%、88.4%。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67.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33.4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餐饮业零售额57.0亿元,增长29.0%,其他行业零售额61.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企业注重结构调整,保持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商贸新型业态健康发展,各大超市、连锁门店迅速扩大。全年各大超市零售额增长30%,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居民消费结构转型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热点逐步向住房、汽车等大额商品和信息、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转变。2002年,金融机构汽车消费信贷余额13.72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增量比上年多5.79亿元。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的销售额增长1倍,与之密切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销售也快速增长。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热继续升温,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增加。余姚天下玉苑、宁海温泉、宁海天河等重点旅游项目建成开放,东钱湖、慈城古县城、象山中国渔村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0.54万人次,增长27.7%,旅游创汇8835万美元,增长24%;接待国内旅游者1600万人次,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144.32亿元,增长15.6%;旅游总收入达到151.4亿元,增长15.9%;全市旅游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达70%,继续保持全国21个重点旅游城市前列。

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全市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122.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81.6亿美元,增长30.7%,增幅高于全国、全省12.7个和3.7个百分点;进口41.1亿美元,增长55.3%。全市外贸依存度达到67.7%,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45%,提高5.6个百分点。

随着美国经济和东南亚经济的复苏,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加快,美国替代日本,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主体市场。全年对美出口14.64亿美元,增长48.3%,对亚洲东盟国家出口增长50.8%,对日出口仅增长2.8%。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出口产品比重接近60%。鞋类、塑料、纸及纸制品等均呈现快速增长,但服装出口的增长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新增进出口获权企业855家。各出口主体均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明显,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上升,外贸公司所占比重下降。2002年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占全市的比重超过50%。在各类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增势最为迅猛,年出口增幅达1.2倍。

利用外资呈现出大项目多、外商独资多、增资扩股多的新特点。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17个,增长26%,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12.47亿美元,增长4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总投资净增加(包括新批)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38个,投资额达35.4亿美元,合同外资23.8亿美元,总投资和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市总数的72.1%和74.4%,与上年相比,总投资和合同外资分别增长64.7%和87.1%。独资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项目数、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3.2%、79.6%和61.67%。外商增资扩股意愿增强。全市有293家企业进行增资,投资总额增加达7.47亿美元,合同外资增加5.61亿美元,外方认缴增加额达4.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4.6%、8.3%和86.7%。重点区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宁波开发区、保税区的合同外资达17.4亿美元,实际外资达5.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4.4%和46.5%。

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外派劳务人员2028人,期末在外劳务人员1.10万人;批准筹建海外企业68家,批准外商驻甬机构72家。

交通和邮政电信

以城市和港口为中心的立体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完成交通投资41.1亿元。宁波机场二期航站楼、萧甬铁路复线宁波段以及洪塘编组站相继投入使用。全市公路里程达到5506公里,公路密度5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新建公路主枢纽和县乡场站21个,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宁波公路枢纽客运中心已投入运行。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快速增长,全年运量达到12328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公路8630万吨,增长4%;水路2715.9万吨,增长26%;铁路(发送量)980.1万吨,增长34.3%;民航2.53万吨,增长22.7%。全年客运总量2.38亿人,增长2.3%。进一步挖掘港口优势,港口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取得新突破。宁波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均居全国前列,2002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1.53亿吨,增长19.8%,集装箱吞吐量185.8万标箱,增长53.2%,增幅居大陆主要港口第一位。世界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落户宁波港。新开至红海、东非航线、西非航线、南美航线,全市已有航线72条,其中远洋干线24条。初步形成了覆盖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的全球型集装箱运输网络。港口建设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北仑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进展顺利,一大批港口与集装箱技改项目正在实施,北仑新世纪货运站已竣工验收。现代物流业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我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报告,并获省里批准。积极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主体,目前已有全球(中国宁波)和巴塞罗那港务局综合物流平台二大外资项目在我市登陆。

邮政、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邮政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为4.27亿元和19.82亿元,城市和农村电话普及率分别为85.67%和40%。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2002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111.8亿元,增长39.8%。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8.5%和29.4%。财政支出重点突出。全市财政总支出150.2亿元,增长23.1%,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到107.6%、47.5%和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