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06.24亿元,比年初增长32.0%,增幅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62.39亿元,比年初增加162.93亿元。贷款总量快速增长,投向重点突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79.47亿元,比年初增加417.72亿元,增量比上年多227.53亿元。排在前三位的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贷款增量分别为161.97亿元、80.55亿元和51.46亿元,三项合计占全部贷款增量(不含消费贷款)的79.3%。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090.1亿元,比年初增加325.1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重达81.5%。

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保险金总额达5508.31亿元,总保费收入31.4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51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9.96亿元。保险赔付支出为7.96亿元。

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科技事业:全市实施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138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新产品20项;授权专利达到2778项,比上年增长29.3%。新培育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152家),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29家)。实施国家级各类项目92项,其中2个项目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5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实现了国家级高科技研究计划在我市的重大突破。科技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56项,技术开发机构36家,引进各类人才2.1万多人,其中博士、博士后57人,硕士360人。在继续推进与“两院一校”、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大等进行合作的同时,与哈工大签订了校市全面科技合作协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宁波市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宁波慈溪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宁波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电子政务信息明显加快。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和80%以上市级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市级60%以上局委办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企业4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商9家,信息服务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教育事业: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874所(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09.14万人。基础教育稳定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继续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全年高中段招生达5.8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为88%,比上年提高2.82个百分点,普、职招生比例保持在4753,全国高校统考录取率达81.3%,位于全省前列,并包揽了文理科3位状元。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学生分别达到6.2万人和3.54万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7.5%,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新进展。扩大了“3+2”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班的招生规模,全市“3+2”职业教育、普通中专(3年制)招生6788人;市民通用英语100句进社区活动进展顺利,社会力量办学热情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从上年的1652所增加到1662所,“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全年共引进培养中小学特级教师24人,高校教授和副教授469人。

文化事业:以整合文化资源、激活机制为契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成功合并组建了宁波演艺剧院及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整理修缮了外滩历史文化街区、药皇殿、槐树路沿江文物建筑,完成了子城(永丰库)遗址考古发掘等,“海上丝绸之路”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引进境外艺术表演团队22个,国家高雅艺术表演团队31个。成功承办了第十九届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结合第六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举行“时尚十月”大巡游及宁波市第九届戏剧节、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文艺晚会等活动。越剧《社区来了小百花》在全国文明办、文化部举办的“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金奖。全市新命名社区阅览室21个,投资30万元启动“流动图书馆”工程,在第一批社区示范阅览室开通了网上借书业务。农村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鄞州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邱隘文化中心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新命名了市级“东海明珠”乡镇8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宁波大剧院主体结顶,音乐厅正式启用,游泳健身中心开工。

卫生事业: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完善。年末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1.46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2.4万人。妇儿医院门诊、医技楼及李惠利医院住院楼、象山人民医院等项目建成或顺利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了医疗卫生十分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95%;60岁以上老年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0%;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的108%。农村居民自来水受益率达90%,饮用水水质合格率82.31%,卫生户厕普及率68%,比上年均有显著提高。

体育事业:成功承办了中国男子篮球联赛宁波主场赛、全国体操冠军赛、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等重大国际和全国性赛事10余项。举办各类活动774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1%。被列为市政府八大实事工程的“1154”全民健身网络工程如期实施建设,并已建成150个全民健身路径(园),使全市90%以上社区拥有了一个以上健身路径。总投资1亿元的市游泳健身中心也正式动工。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宁波市单独组队共获全国比赛金牌7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市以19枚金牌获成年部比赛金牌榜第一,并以112枚金牌、78枚银牌、97枚铜牌,总分2932.5分的成绩列青少年部奖牌和总分榜第三。全年电脑彩票销售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即开型彩票销售突破6500万元,居全省第一。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顺利完成鄞县撤县建区工作,全面启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慈城古县城开发。世纪大道二期、江南公路二期等9条城市主干道路先后建成,南外环西线、南外环大桥、滨江大道二期等骨干道桥工程陆续开工;天一广场全面交付使用,南站广场、江北外滩等重点功能区块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85.5亿元,其中市三区投资额为23亿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50公顷,其中市三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0公顷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8平方米,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完成了《宁波市禁止汽油助动车行驶规定》的起草、制定颁布了《宁波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宁海、象山、慈溪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共有16个乡镇开展生态示范乡镇创建活动;ISO14001认证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宁波保税区等27个区域和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投资300万元引进了国内首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察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察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Ⅰ-Ⅱ级水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列全国全省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