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建筑业改革继续深化。在基本建设投资贯彻“三保三压”的形势下,建筑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挖掘潜力,生产、效益比上年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增长。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建安工作量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利润与上年持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31.73%,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机械设备完好率达93%,利用率77%。

四、运输邮电

运输部门深化改革,出现了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各种运输工具发挥各自的运输优势,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商品流通的发展。

邮电通信事业有较大发展。1987年邮电计费业务总量3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各类邮电业务与上年比较,信函增长12.7%,电报增长24.5%,长途电话增长33%;年末市内电话户数为21624户,增长25.6%;年末农村电话户数12851户,增长19.4%。

邮电部门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省属邮电企业通讯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9.9%,业务收入增长33.9%,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4%;全民、集体运输部门经济效益继续下降。省属汽车运输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55.5%,货运成本上升8.9%,资金利润率下降23.1%;市属汽车运输公司实现利润下降9%。

交通事故发生较多。全市共发生1161次,因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达1157人,其中死亡310人,直接经济损失8156万元。

五、国内商业、物价和物资供销

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活跃。198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扣除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7%,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35.5亿元,增长16.5%,其中售予居民的31.7亿元,增长16.5%,售予社会集团的3.8亿元,增长17.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4.9亿元,增长35.5%。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全民所有制零售额增长16%,集体所有制零售额增长9.8%,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32.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增长40.7%。

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均有增长。吃的商品除肉禽蛋、水产品、蔬菜等少数副食品供应偏紧外,大多数食品供应比较充裕,食品类增长2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9%),穿的商品衣着类增长14.5%,日用品类增长2.3%。

各类经济成份占商品零售总额比重继续得到调整。全民商业由上年49.6%下降到48.4%;集体商业由上年26.9%下降到24.9%;个体经济由上年的15.2%上升到17.1%;农民对非农民贸易由上年的7.9%上升到9.3%。

国营和供销社商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商品纯销售额比上年上升14%,而商品销售毛利仅只增长10.6%,商品流通费比上年上升17.3%,高于纯销售增长幅度;商业企业财产损失增长43.9%;已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与去年持平。

商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1987年末全市有商业经济联合组织机构24个,参加联合组织的企业57个,商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有85户预算内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占大中型商业47.2%;有87家小型商业企业实行了租赁制;有7家商业企业实行股份经营制,改革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效益和活力。

城乡集市贸易兴旺发达。年末集市贸易点444个,全年成交额达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1%。

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扩大,物资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市物资部门1987年购进总值比上年增长40.7%,销售总值增长42.9%;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用于生产、基建的物资消费量有较大增长,煤炭比上年增长44.8%;汽油增长14.7%,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14.4%,木材增长5.1%,电力增长15.6%。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1987年城市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1%,在各类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6.6%,其中副食品价格上升24.4%,特别是“菜篮子”中商品价格上升过猛,蔬菜上升34.3%,水产品上升39.9%,肉禽蛋上升11.8%;衣着类上升6.6%;日用品类上升4.1%,医药类上升3.8%;燃料类上升4.1%;全年集市贸易价格总水平上升24.5%。

全年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0.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升5.2%。

市场物价管理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垄断性行业、企业擅自抬价争购和提价销售紧俏商品,中间转手倒卖牟取暴利等现象严重,不少商店和个体摊贩变相涨价,以次冲好,短斤缺两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六、对外经济贸易、旅游

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1987年全市对外贸易收购总值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经贸系统8.63亿元,增长34%;宁波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2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其中出口总值3亿美元,下降12.9%,进口总值2.25亿美元,增长11%;全市自营进出口总值18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出口600万美元,增长57.4%,进口1270万美元,下降17.5%。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工作有新的进展。1987年全市批准利用外资协议22项,其中中外合资合作项目13项,比上年增加6项,总投资2.36亿元,注册资本1.0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3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9万美元。年末实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0家,有14家正式投产,工业总产值3629万元,全年出口创汇1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倍。

1987年全市引进项目33项,成交金额1411万美元,实际用汇金额1280万美元;竣工投产38项,实际用汇2596万美元。年新增产值3.25亿元,利润4494万元,税金1825万元,创汇1554万元。全市与外商签定来料加工合同49个,成交额3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7%,工缴费收汇192万美元,增长20.4%。

全市外汇收入15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贸易外汇收入772万美元,增长71.9%。

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进入边开发、边建设、边收益阶段。截止1987年底,累计完成基建投资额1181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9080万元,地面建筑2739万元,西区1.3平方公里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备,已能适应各类工厂企业投产。年末实有投试产企业16家,1987年完成投试产企业10家,工业总产值3379万元,实现利润321万元,经营企业营业额6207万元,利润183.2万元,创汇65万美元,全区实现税金收入657万元,较之1986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国际旅游业继续发展。1987年共接待来自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以及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8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商品性外汇收入626万美元,增长46.9%,劳务性外汇收入235万美元,增长86.5%。

横向经济联系,内联工作取得较快进展。1987年共达成主要经济技术协作项目634项,引进资金1.21亿元,这些项目可新增产值5.56亿元,利润5434万元;新发展外向型企业26家,出口创汇9000多万元;为开发原材料基地建设,输出技术23项,资金1399万元;协作进煤炭33万吨,汽油2.5万吨,钢材7万吨,水泥8万吨,木材5万立方米,物资协作金额达4.1亿元;新建驻甬机构38家,这些,有力的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