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取得新的发展。1987年全市用于市政建设投资为7058万元。 市政建设工程完成较好,1987年全市重点抓了道路建设,完成项目,市区有环成西路南端、江厦街拓宽。余姚市区新建北路拓宽二期工程,奉化城关新建南山路等工程。全市改造道路面积33万平方米,新铺下水道7900米。 园林绿化工作进展显著。全市主要绿化工程,市区有新建江厦公园、扩建海曙公园、江北公园、庄桥公园,各县(市)有慈溪的峙山公园、象山的丹城公园,余姚的凤山公园等,市区绿化覆盖率达11%。 城市公用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市内公交客运量达8600万人次,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2.07万吨,比上年增加12.07万吨,江东水厂10万吨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8433吨。 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管理监督和科研工作,减缓了环境状况恶化趋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987年完成对1676个企业进行工业污染调查;环境保护治理项目68项,当年竣工项目62项,总投资531万元;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85%;发放用于污染治理的环保贷款104万元。北斗河、月湖水质污染治理继续得到改善;城区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烟尘控制区。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987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6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科技进步奖48项,实施星火计划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87年安排“星火计划”91项,其中市以上45项,总投资3011万元,实现新增产值1.41亿元,利税2764万元,创(节)汇1221万元,“星火”培训4970人次。 科技体制改革给科研单位带来了活力,据10个科研所统计,承接科研设计及技术服务项目310项,总收入564万元,纯收入100万元。 科技市场稳步发展。全市有常设科技市场或开发中心27家,引进、中介、联合开发项目2490项,成交额918万元。 科技专利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87年有36项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有32项专利申请已公开或公告;有15项专利参加全国专利技术交易会;有10项发明创造和1项科技成果参加了省首届发明博览会,其中7项获奖,并取得全省总分第二名;有2项发明创造已被确定参加1988年第1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新技术展览会。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持续发展。1987年全市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达71.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全市有高等学校4所,招生数1502人,比上年增长9.3%,在校学生3936人,增长16.5%,毕业生数942人,增长37.7%。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得到加强,中等教育结构渐趋合理。全市有中等专业学校18所,招生数2988人,比上年增长15.6%,在校学生7383人,增长10.3%,毕业生数2270人,增长61.5%;农业、职业中学65所,比上年增加4所,招生数7125人,增长6.4%,在校学生13737人,增长7.8%;初中毕业生升入农业职业高中比例为13.3%,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为1:1.2;全市有普通中学416所,比上年增加13所,招生数7.28万人,比上年减少7%,在校学生22.11万人,减少4%,高中毕业生10677人,比上年增长2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43.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41.6%。 成人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4所,电大分校1所,招生数940人,在校学生3720人,毕业生数108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7所,招生数848人,比上年增长22%,在校学生3281人,成人中小学和技术培训人数达19.66万人,增长26.4%。 全市有二分之一人口的地区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在校学生36.41万人。比上年下降1.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毕业率98.9%,在校学生年巩固率99.9%,升学率91.8%。 积极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全市幼儿园(所)1072个,在园幼儿10.07万人,比上年增长11.5%。 文化、广播和电视等部门,为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改革和各项事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作出了新贡献。1987年创作电视剧4部,专题片44部。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580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站)400个,公共图书馆9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两座,宁波电视台实现了日播,全市电视台每周播出时间258个小时,其中自办节目每周播出时间26个小时,比上年增加1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和83%。 九、卫生、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继续改善。1987年末全市有医院327家,比上年增加7家,门诊所(部)820个,增加10个,医疗病床床位9922张,比上年增长5.1%,年末每千人拥有病床1.99张,年内开设家庭病床3308张;年末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062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医生5945人,增长6.5%,年末每千人医生1.19人。 体育战线取得显著成绩。1987年我市体育健儿参加全国和省比赛中获得金牌107枚,其中世界比赛2枚,全国比赛15枚;银牌74枚;铜牌67枚;有3人打破6项全国记录,13人一队打破22项省记录;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8.92万人,达标率85%;向上输送优秀人才25名。但体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十、人民生活 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人民生活有所改善。1987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职工年平均工资1409元,比上年增加185元,增长15.1%,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工资提高4.1%。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1987年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871元,比上年增加136元,增长18.5%,其中生产性纯收入771元,增加98元,增长14.6%。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中还有0.7%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在200元以下。 以劳动合同制为中心的劳动制度改革继续进展,劳动就业增加。1987年全市城镇安置待业人员1.54万人,比上年增长4.7%;年末城镇就业人数达到69.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5万人,其中,职工67.6万人,增加2.46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2.19万人,增加0.29万人。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已有4万人,增加0.93万人,局部范围内有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年末余额达19.95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增长33.4%。人均储蓄400元,比上年增加96元,增长31.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87年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建住宅竣工面积达56.1万平方米,农村居民建房670.74万平方米,增长28.9%;据抽样调查资料,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使用的住房面积24.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