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区间交通更加便捷,市政路网日趋完善。琴桥、永丰桥、祖关山公铁立交桥先后建成通车;江南路一期、人民路二期等一批道路竣工,市三区新增道路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制定颁布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规定》,修改了《宁波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办法》;建成“宁波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并于6月起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正式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科技园区污水干管已经建成;江东污水处理二期、国内日处理能力最大的枫林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100吨/日;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Ⅰ—Ⅱ级水平。宁波市被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科技和教育

科技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5.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实施国家级各类项目77项。

宁波市科技园区被正式授予“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称号,启动建设全国首家“宁波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出口加工试验园”,“浙大海纳”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转化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又有新的发展,新建28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累计60家),新增1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累计21家),新建2家重点实验室(累计20家),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省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国家级示范中心”,新建6家科技服务机构(累计1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5亿元,创历史新高;科技合作步伐加快。兵科院宁波分院正式奠基并进行基建,浙江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也在加紧建设;政策环境继续改善,第一个地方性科技法规《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全年专利授权达2148件,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22项。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046所(不含技校),在校生103.23万人。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85.2%,普职招生比例保持在47∶53;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文理科上线率达到90.6%,高考录取率为79.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和1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甬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4.34万人;成人高校2所,普通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4所,在校生2.7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并招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新的突破,在甬高职院校招生6140人,扩大了“3+2”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职业教育班的招生规模,城区职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市民学习英语计划启动实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开展,7所全国名牌大学在我市建立了远程教育站,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5%,“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聋生初中升高中的比例51.1%。全年共引进中小学特级教师10人,高校副教授和教授223人。在甬高校教授和副教授总数达到930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宁波(鄞县)高教园区建设各项工程顺利开展并初具规模;小学和初中分别从1066所、250所调整到964所和242所,校均规模进一步提高;全市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从1999所调整到1659所,全日制民办教育机构则从78所增长到82所。

文广、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6个专业剧团共演出1098场,比上年增加17.4%,其中市属三个剧团全年演出561场次,同比增加41%;全年引进境外团队26个,演出189场。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第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晚会《启航》以及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全国首届琵琶大赛、全国电视双十佳颁奖晚会;组织了宁波建城1180周年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活动。庆安会馆、东钱湖石刻群、庙沟后与横省石牌坊、慈溪虞氏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氏支祠作为扩容项目纳入天一阁,我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总数达到11处。

出版公开发行报刊20种,其中报纸8种,期刊6种,学报6种。宁波出版社共出书152种,其中新书102种,再版书50种,总印数253.4万册。全市新华书店发行图书3849万册。

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出63∶15小时(三套节目合计);其中自制节目时间60∶45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490小时(四个频道);其中自制节目时间486∶3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127.41万户,有线广播喇叭98.4万户;全市完成光缆联网7163杆公里。

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完善。年末开放医院、卫生院病床1.38万张,全市拥有专业卫生人员2.40万人,比上年增长1.8%。市区建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45.8%;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得到充分保证。《宁波市献血条例》切实贯彻实施,全市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98.3%。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口比例达到55.3%,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89.3%。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市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8.85%,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率达到了85%。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我市成功承办了国际羽毛球超级赛、全国田径大奖赛、第三届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等重大国际和全国性赛事10余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0.5%。被列为市政府九大实事工程的“1154”全民健身网络工程如期实施建设,并已建成1个县级、8个镇级体育健身中心和183条彩票健身路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我市单独组队获全国比赛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9枚;省赛金牌81枚、银牌92枚、铜牌84枚。彩票销售额突破1亿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543.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6.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35‰,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长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