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泰州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73.6%,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21.5%,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增长55.8%,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8.4%,新材料制造业增长34.3%;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37.7%、2.1%、35.1%和2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7.5%。

建筑业发展保持平稳。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2.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27.7%。承建规模工程1010项,形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13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8.96亿元,增长39.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97亿元、216.80亿元和179.36亿元,分别增长30.6%、35.5%和27.3%。城镇投资171.34亿元,增长41.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7.62亿元,增长21.2%,农村投资143.20亿元,增长24.3%,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4.36亿元,增长66.7%,农村私人建房19.74亿元,下降9.2%,5-50万元零星投资16.87亿元,增长174.8%。实现民间投资295.8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3.4%。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13.12亿元。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93.09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竣工面积138.84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面积144.72万平方米,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额33.16亿元,增长37.8%;空置商品房面积31.78万平方米,下降7.9%。

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建设总投资达62亿元。迎春桥主体、扬子江路综合改造一期等工程竣工,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投运,坡子街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老城区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全面完成,75条后街背巷改造、10条骨干河道清淤活水、10万平方米低价房建设和东进、海光、港城花苑等小区环境整治工程完工。各辖市城区及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年4个辖市城区建设完成投资72亿元。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完成,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宁启铁路泰州站建成运营,泰高路扩建改造工程竣工,333省道兴化南绕城段建成通车;“一片九河”等城市防洪工程有序推进;220千伏双墩变、110千伏广陵变建成投运。农村公路新建、改造1302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670万人,旅客周转量345414万人公里,较上年分别增长9.3%、15.4%。公路、水路分别完成货运量2123万吨和3430万吨,增长4.5%和2.3%;分别完成货运周转量190433万吨公里和445089万吨公里,增长5.8%和10.1%。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231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322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48.6%和70.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8.13万辆,增长19.3%,其中本年新增1.25万辆,增长5.2%;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4.14万辆,增长33.1%,其中轿车1.60万辆,增长62.8%。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数据多媒体通信扩容年度建设任务。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43亿元,增长9.0%。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9.50万户,增长48.3%。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2.45万户,增长6.8%。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118.15万户,增长23.0%。

旅游业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省级古银杏森林公园、省级溱湖湿地公园、东城河风景区、乌金荡风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等分别通过审批,初步建成。溱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接待境外游客2.92万人次,增长15.1%;旅游外汇收入2899万美元,增长51.3%。接待国内游客488.29万人次,增长16.0%。年末拥有星级饭店20家,增长25.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81亿元,同比增长16.5%。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30.06亿元,增长18.6%。批发零售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00.15亿元、3.60亿元,分别增长16.2%、17.1%。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61.87亿元,增长18.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1.94亿元,增长12.8%。

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等商品零售分别增长60.8%、54.8%和31.6%。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分别增长51.4%、32.4%和24.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衣着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分别增长29.3%、19.8%、17.7%和15.6%。

七、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一免三补”为重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全年免征农业税及发放各类补贴为全市农民减负增收1.96亿元,人均减负增收51元。工贸企业“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进、率先突破、率先到位;交通、建筑等行业改革加快,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迅速成长。2005年新发展私营企业4172家、个体工商户3.69万户,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114.59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45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6.2%,完成总产值766.94亿元,增长29.8%。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3.79亿元,税收收入51.04亿元,分别增长16.3%和37.0%,占全市GDP和税收的比重分别达46.8%和61.3%。

沿江开发取得新突破。泰州电厂一期工程获批并正式开工建设。扬子江药业城项目基本完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获批,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筹建工作启动。新扬子造船、德桥仓储、新浦化工、中油LPG、新时代造船等一批超亿美元项目进展顺利,埃力生科技工业园、嘉里粮油等项目相继落户。沿江高等级公路靖江段一期和泰兴、高港段路基桥梁工程建成,泰州过江通道工程可行性报告完成。沿江五大园区“七通一平”建设全面推进。岸线管理工作继续加强。两岸联动开发加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253个,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4.91亿美元,(商务部新统计口径);协议利用外资11.22亿美元,增长41.4%。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9.28亿美元,增长53.5%;出口总额达13.41亿美元,增长40.6%。外经合作不断增强,2005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承包合同金额达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