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民主法制加强。贯彻信访条例,强化信访工作,完善调解机制,形成防控体系,落实领导下访制度,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强化社区自治管理,推进“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为93.0%,农村村委会自治达标率为98.0%。完成“四五”普法,创建“平安泰州”,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7.3%。 十二、资源与环境 循环经济发展领域拓宽。编制《泰州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开展22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姜堰化肥有限公司通过废水处理装置使每天两万多吨的废水得到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泰兴金江化工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使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资源化,年综合效益达到1000多万元;泰兴经济开发区内以氯碱为原料的75家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化工产业链;姜堰河横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再利用。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工作,全市60家单位通过认证。 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环境优美乡镇21个、生态村44个,辖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其中,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实现了零的突破。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55处899.4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6.19%。确立59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解决农村人畜粪便污染等环境问题。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培植了一批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达56.7,居全省第一。 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强。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2.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1%。全市22条主要河流45个环境监测断面中,优于三类水的断面比例从52%上升到64.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9%左右,市区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降水量905.0毫米,年日照2048.8小时,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比达83.3%,全市区域噪声值在52.7-56.4分贝之间,道路交通噪声值在64.2-69.6分贝之间,达到相关标准。开工、完工或投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个、环保热电厂4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2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05年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