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信贷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3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2.6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24.90亿元,比年初增加121.9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达541.02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35.67亿元,比年初增加74.21亿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53.97亿元,比年初增加72.8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46.95亿元,比年初增加70.97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304.40亿元,比年初增加34.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6.97亿元,比年初增加19.29亿元。 保险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新增保险机构3家,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1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5亿元,增长12.7%,其中:财产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26.3%;人身保费收入19.7亿元,增长10.4%。赔款支出金额3.9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16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89亿元。 股市行情总体持续低迷。期末,全市证券开户数9.27万户,股票成交金额82.94亿元。全市证券营业部3家,证券经营服务部1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38所,在校学生29.07万人,下降9.1%;职业中学23所,在校学生2.31万人,增长19.7%;初中155所,在校学生21.82万人,下降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年末全市共有高中39所,在校学生10.52万人,增长3.1%;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2.36万人,下降7.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加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2.01万人,增长46.8%。 科技事业实现新突破。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29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9项;省级以上星火计划15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9项。年内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83项,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3项;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年内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科技经贸洽谈会,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645件。国际专利受理、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创建成功。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徐文藻的山水画《闲耕图》在徐悲鸿美术奖、全国画院百佳书画家作品选中获优秀作品奖,被评为全国“百佳书画家”。《茅山号子》荣获“2005江苏水乡青年歌手大赛”优秀奖。创作排演了淮剧《信访局长》,成功举办了“泰州市第二届少儿艺术节”。举办了泰州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广场文艺演出及《相聚在泰州》大型文艺晚会;协助举办了“你是一面旗帜”巡演、“战舰与城市”研讨会及文艺演出,10000平方米博物馆和6000平方米文化馆的泰州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修缮复原了古关帝庙和准提庵,保护了中共泰州市最早地下党组织活动旧址。黄桥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泰州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突破40万人次,采编新书共2万余册,开展各种读书活动20余次。 广电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城乡综合入户率60%,期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76.16万户,增长17.6%。数字电视服务平台运行平稳,全年发展数字用户近3000户,宽带用户2000多户。全市广播中心设备、系统数字化率分别为37.45%和62.09%,电视中心数字化率达45.45%,分别比去年提高了12.5%、16.45%和18.73%。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1.62/10万,婴儿死亡率5.0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4.11%,高危妊娠筛查率21.45%,管理率达100%;市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省级验收,并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人民医院南院病房楼开工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外合资泰州普济医院于12月22日试运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2.2%,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6612.63万元,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74.41万人;年末,全市已有或在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6个,从业卫生技术人员近2000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72.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769人,其中医生7663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1391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十运会泰州赛区男子篮球比赛。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全市新建全民健身工程4个,健身点35个,省阳光基金健身点5个。袁爱军获得十运会男子举重“三连冠”,赵媛媛、于锦分获女子佩剑和武术散手银、铜牌。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60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24枚、铜牌14枚。夺得省级各类比赛奖牌136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48枚、铜牌42枚。泰州健儿新达国家健将级3人、一级9人、二级102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02.05万人,比上年下降1.4‰。其中,市区63.38万人,增长9.1‰。全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5.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新出生人口3.87万人,出生率为7.7‰;死亡人口3.07万人,死亡率为6.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9‰。年末常住人口为468.50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出生率为9.11‰,死亡率为7.54‰。 居民生活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2元,增长14.7%;人均消费性支出7556元,增长19.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102元,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96元,增长16.1%。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4.0%,恩格尔系数为43.4%。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090元,增长14.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1.4平方米。 保障水平提高。年末,参加失业、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35.94万人、41.99万人、60.86万人,本年新增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4万人、4.5万人、8.0万人。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共保障19754人,累计发放保障金额18389万元,农村低保惠及54172人。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6851张,收养6208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3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