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1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7.1%;新增固定资产75.2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1.1%。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68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3.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4.9%;完成公路货运量3977万吨,货运周转量23.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6.3%;完成水路客运量1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8万人公里,分别下降10.5%和13.4%;完成水路货运量1246万吨,货运周转量32.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和4%。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768万吨,增长10%,其中,专业港口货物吞吐量1036万吨,增长34.2%。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净增固定电话用户20.47万户,达到145.7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22.5万户,达到101.3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52.33%,其中,市区76.4%。无线市话、宽带等电信业务快速扩张。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6亿元,增长12.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68.71亿元,增长12.4%;餐饮业24.01亿元,增长13.2%。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1亿元,增长12.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8.75亿元,增长12.5%。全年市场成交额300亿元,增长12%。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比上年上升1.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升0.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4.6%;衣着类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3%;居住类上升1.1%;娱乐文化教育上升0.7%;医疗保健上升0.5%;交通和通讯下降0.4%。 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旅游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95项,协议注册外资额9.5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2%和105.4%,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4.81亿元,增长88.6%。利用外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平均单体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额32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04万美元。外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区五园”和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开发区建设加快。启动建设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仪征汽车工业园规划扩大到30平方公里。晶新微电子、科龙冰箱、台湾大连化学、上汽、上海汇众汽车、扬农精细化工、扬州石化8万吨聚乙烯、华芮纺织等一批项目相继入园建设。园区全年引进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38个。全市园区开工500万元以上民资项目达50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18个。 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368.18亿元,增长22.4%,超过全市工业增幅1.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投资70.8亿元,增长49.6%,超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5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1亿元,增长15.5%,超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238.18亿元,增长16.9%,超过全市GDP增幅3.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为36.8%,比上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23亿美元,增长33.6%,其中出口总额11.12亿美元,增长39%,出口依存度达到14.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私营和“三资”企业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新进展,在巩固和扩大亚洲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拉美市场,增强了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37.8万人次,增长14.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2.3亿元,增长19.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724.9万人次,增长1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亿元,增长20.6%。接待入境旅游者12.9万人次,增长6.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678.7万美元,增长19.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2.91亿元,增长31.1%,在上年突破50亿元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比2000年增长1.14倍,超额完成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财政收入继上年过千元之后,又创新高,达1611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04亿元,增长55%。全市财政支出38.66亿元,增长33.1%。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7.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49.13亿元,比年初增加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2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3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14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23亿元,增长31.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20项,省级343项;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32项;培育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5个;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93家。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88.6%。高考升学率达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木偶剧《三个和尚新传》和大型扬剧《史可法》分别获全国、全省金奖。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成绩。“双博”工程全面开工。举办了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纪念活动。广播电视制作能力和技术传输装备不断完善。 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全市夺取了抗击非典阶段性胜利,成为全省3个“零病例”的地区之一。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429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7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卫生厕所覆盖率达63.2%。计划生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9%。 全民健身进一步普及,竞技体育实力增强。承办了全国足球甲B联赛舜天队13场比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继宝应、江都、高邮、仪征四县(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后,2003年10月,邗江区也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至此,我市所属各县(市)全部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群,全年新建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3万亩,共形成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品30个,无公害农产品107个,建设城市生态住宅小区5个。全市6个社区创成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年内建成5个安静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