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市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农业循环经济项目50项,涉及30多个乡镇;工业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和IS014000认证,全市已有51家工业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其中39家企业已被公布为“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合格企业”,另有11家单位通过了IS014000认证。扬州发电有限公司、扬州联环药业有限公司、江都银河生态产业园、扬州栖月苑住宅小区被命名为“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年内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江苏人居环境奖”等称号;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优秀城市”考核;《扬州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53.61万人。全年共出生3.41万人,比上年减少0.36万人;出生率为7.53‰,比上年降低0.83个千分点。死亡2.9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死亡率为6.4‰,比上年上升0.1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3‰,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 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3799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5元,增加872元,增长11.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含维扬、广陵及市开发区)4220元,增加294元,增长7.5%。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9.13亿元,增长18.8%。城乡住房解困解危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改造危房22.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改造危房11.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新建8万平方米解困定销房,已有891户居民入住新居;安置拆迁户3000多户,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农村改造草危房和救灾建房7998户。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全市采集就业岗位5.35万个,净增就业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累计发放养老金9115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的贫困人口中有42.8%纳入低保对象。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为84.2%,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注:①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②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