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南通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30项,重点火炬项目13项,省级火炬项目46项,国家级星火项目8项,省级星火项目18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9项,省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13项。2002年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1项,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被列为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积极培育软件产业,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组织实施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3项,指导性计划项目7项,市级企业信息化及软件开发项目17项,成功举办2002南通软件展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促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实施。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组织力度,推荐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中有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个被列为省科技攻关项目,10个被列为省农业科技项目成果推广示范项目。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市专利申请1146件,专利授权422件。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经科技部考核,南通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3443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生37716人;普通中学394所,在校生45.63万人;小学1024所,在校生54.38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33所,在园儿童13.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975人;技工学校6所,在校生6300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0562人。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国家级示范高中11所,省重点中学17所,市重点中学35所,优质高中覆盖率达到85%,省现代示范初中31所,省实验小学23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4所。全市高中阶段招生77286人,高中入学率达到80.9%。高考成绩喜人,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在第三届亚洲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第33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樊向军等同学荣获3块金牌,使我市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数累计达到“九金二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161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3个。文艺事业显示新活力,一批文艺作品在国内获奖,全年共有28个节目(作品)获省以上奖励,其中小品《买阴凉》获全国第九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剧目一等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市首届合唱节、江海文化月等活动。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全市又添6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2个,全年开放档案123181卷,利用档案42739卷次。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有了新发展,在全省广播电视作品政府奖序列的评选中,南通市共有5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31件。全市广电网络传输干线已达1165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突破68万户,分别新增1015公里和11.03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期发量39万份。

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规范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服务的改革,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448个,其中医院317个,诊所1092个,妇保、专科防治所12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12个,医学科研培训机构9个。共有卫生人员308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005人,占77.7%,拥有医院床位19196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7人,医院床位2.46张。南通中医医疗集团建立。174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新建197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农村改水新增收益45.75万人,普及率达84.17%,新增无害化户厕5.84万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青少年部共有427人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17个项目的比赛,夺得金牌37.5枚、银牌42.5枚、铜牌42枚。获大会组委会授予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运会上,南通籍选手共获5金2银3铜。陆斌参加世界杯体操总决赛勇夺金牌,成为南通第十一位世界冠军。此外,羽毛球运动员赵婷婷、乒乓球运动员陈玘等一批南通籍体育新秀开始在国内外比赛中崭露头角。5月17日,南通市通过申办获得2006年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承办权。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率达100%,合格率达97.6%,优秀率为20.5%。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全民健身周活动为龙头,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十、开发区建设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43.69亿元,增长9.6%。实现财政收入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进出口总额8.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4.63亿美元,增长33.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完成3.24亿美元,增长63.4%。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7家,比上年增长37%;协议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4.25%;实际利用外资0.81亿美元,增长33.3%。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家批准,并在第二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率先封关运作,电子模具园区共开工11幢标准厂房,其中8幢已竣工,吸引了艾科、安华、太阳科技、威格等新加坡模具企业和日本木原、AMC以及美国亚美滤膜等电子新材料企业进区。工业投入较快增长,迪爱生色料、PMMA粒子、东丽三期增资、宝泰菱、第一合纤等一批千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江天、中天、通惠生物、华通化纤等8个超千万元的技改项目投入加快。基本建设继续增长,45个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开工。一批路桥工程及北区变电、污水处理厂扩容、蒸汽管网工程相继竣工,生产要素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加快,城市形象不断创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年市区城市建设共投入11.2亿元,创历史新高。先后完善了濠南路风光带,建成濠东绿苑和环西文化广场两大标志性景观工程,完成文化宫桥改造、人民东路东延东段、濠东路南延、城山路、段家坝路、环城南路西段(含南側濠河边改造)、文化宫周边地块改造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年末市区各类绿地面积达到127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95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适应市区旧城改造,加大关系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的共用事业配套建设力度,新开辟两条旅游专线,营运线路达到31条,其中27条实行无人售票制,全年工交总行程达1949万公里。燃气供气量3400万立方米,发展用户6500户,共铺设燃气中低压管道4500米,完成燃气配套工程6项,市区气化率达99.4%。新铺设DN300以上自来水给水管道30公里,完成供水量1.0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0万立方米。户表改造1.35万户,累计完成改造6.4万户。新铺设路灯地下线路116公里,新增路灯15000多盏,亮灯率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