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城乡居民最低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应保尽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城镇居民由原来的月人均26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居民由原来的130元提高到180元。全市共有3.46万户7.52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1.33万户2.67万人,农村2.13万户4.85万人,各级发放低保资金8983万元。城镇低保家庭人均住房保障标准提高到14平方米。年末全市养老服务机构170家,总床位1.1万张。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7%。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顺利启动,成功举办人口与发展国际援助研讨会。2005年全市出生43595人,出生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06.22万人,比上年增加7.37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24.53万人,比上年增加3.78万人。 进一步调整完善和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力度,扩大了《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范围和公益性岗位范围,提高了社会保险费补贴标准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促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营造政策促进就业的氛围。全年再就业免费技能培训3.3万人,新增劳动就业岗位30万个,11.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6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0.6%。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120.9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3.5万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0.11万辆,比上年增长35%,其中家用客车拥有量达27.59万辆,增长40.1%。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市区改造危旧房21.7万平方米。 市场物价 全年价格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分类指数6升2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4.5%、1%、1.2%、0.8%、0.2%和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1.8%。 过去的一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经济结构亟待继续优化,城市各项功能有待完善,居民收入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友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注:1.本公报2005年统计数据为预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