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开发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价格走势趋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商品房施工面积3843.9万平方米,增长44.4%,竣工面积1129.1万平方米,增长50.6%。全市商品房销售额226.46亿元,增长43.1%,其中住宅销售额198.17亿元,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707.13万平方米,增长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33.79万平方米,增长19.5%。房屋二级市场置换交易活跃,市区旧住宅成交过户面积达271.7万平方米。全市拍卖、招标和挂牌交易经营性用地373宗(工业项目用地除外),共计1561万平方米。 旅游业 旅游业增势强劲,一扫上年SARS影响的阴霾。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35.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全市接待境外游客130.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6%;旅游外汇收入4.86亿美元,增长66.9%。接待国内游客31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0%。精心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新形象,整合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改善服务功能,创新促销理念,培育旅游新品,围绕苏州城市旅游“四沿”格局,完成了《环古城河水上旅游规划》和《沿江旅游规划》编制,启动编制《阳澄湖旅游规划》。全市新增星级饭店4家,年末拥有星级饭店99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25家。 二、体制改革与双向开放 体制改革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效显著,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市以《行政许可法》作为指导原则和根本依据,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强化后续监管,市级机关行政审批总事项再次削减37.4%。废止或修改地方性法规22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84件,确认并公布具备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59个,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开始推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成效,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调查综合满意率达到97.2%。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改革全面展开。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继续深化,全市用地有偿供地率超过85%。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朗力福”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骏马化纤”在新加坡S股上市。全市又有5家企业进入辅导期,目前正在进行上市辅导的企业13家,2家拟上市企业已通过发审会审核。 民营经济 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成效显著,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加快。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万家,个体工商户6.29万户。年末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1万家,注册资金12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22.8%;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达到22.22万户,注册资金85.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20.1%。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79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5.4%;全年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08.47亿元,增长31.6%,户均产值超过8000万元。全年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金134.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27.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58.48万人,增长16.3%。 对外贸易 全市对外贸易承接2003年的高速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3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中出口总额507.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451.92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额55.78亿美元,外贸公司出口额31.19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额1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5%、24.8%、12.2%和88.3%。对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洲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6%,其中对亚洲出口额224.57亿美元,增长50.4%;对北美洲出口额132.32亿美元,增长61.3%;对欧洲出口额130.68亿美元,增长60.1%。全年机电产品出口402.53亿美元,增长60.4%,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9.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1.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0.25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336.13亿美元,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80.5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3%、56.3%和73.6%。 利用外资 对外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有验资报告的约50亿美元。外资项目规模扩大。新批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4.3%,注册外资金额占全市注册外资的81.8%,其中13个新批项目超亿美元。1159家外商投资企业先后增资,三次产业注册外资之比为0.3:91.0:8.7。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94家落户苏州。全年涉外税收207.6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42.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发展。全市新签对外劳务承包合同额4.0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6%和7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761人,其中当年新派出劳务人员3236人。当年新办境外企业32家,其中新开业13家,总投资6.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515万美元。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功能优势不断增强。全市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全年共新增注册外资104.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0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33.9%,占全市的74%和62%,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42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1291个。 引进内资 全市继续实施“内外并举、双向驱动”的发展战略,引进内资快速增长。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4141个,比上年增长28.1%。引进内资项目注册资本189.22亿元,其中外地注册资本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取得成效,投资结构得以优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4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三资企业投资446.40亿元,增长4.0%;国有经济投资326.24亿元,比上年下降6.8%。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9.46亿元,增长20.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2.30亿元,增长3.4%,其中工业投资869.32亿元,增长3.4%。全市123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