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新兴产业发展良好,总量规模逐步壮大。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全年完成现价产值398.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1.9亿元,工业增加值9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3.5%和17.2%;实现利税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利润22.7亿元,增长24.8%。

规模企业数量增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93家,比上年增加432家。全年有458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比上年增加85家,其中2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5家;利税超亿元企业达26家,比上年增加6家,利润超亿元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7家。

建筑业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劳动效率继续上升。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0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0.4%;外出施工人数达9.4万人,增长2%。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87亿元,增长10%;当年施工面积达3092万平方米,增长17%;完成竣工面积1640万平方米,增长13%。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信贷结构优化调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700.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4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9.8%和16.1%;人民币存款余额1649.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113.3亿元,分别增长20.8%和17.2%。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新增119.5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2.2%,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矛盾进一步缓解;中长期贷款新增45.7亿元,同比少增10.2亿元,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消费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全年新增工业类贷款111.1亿元、民营企业贷款111.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2.2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达61.7%、62%和1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11.5亿元,现金支出4577.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66.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金额有所萎缩。全年14个证券营业部各类证券成交额达396.6亿元,比上年减少21.2%,其中股票成交额382.8亿元,下降22.4%;基金成交额为8.0亿元,增长84.6%;债券成交额5.8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达30万户,共持有A股股票市值56.7亿元。

保险市场平稳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8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保费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亿元,增长3.4%;人身险保费收入29.6亿元,增长9.4%。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财产险5.0亿元,增长19.3%;人身险1.2亿元,增长15.8%。

国内商业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增长速度逐年提升。我市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升温态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3.8亿元,增长16.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1亿元,增长16.2%;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7.1%。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98.5亿元,增长16.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5.5亿元,增长12%。

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年末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达51个,成交总额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溧阳苏浙皖边界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常州市湖塘棉纱市场、邹区灯具市场等12个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共完成交易额321.5亿元,增长22.2%。以连锁业为代表的各类新型业态获得了迅猛发展,年内又有每家玛超市、乐购超市南大街店等2家大卖场相继开张营业,全年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分别实现销售额20亿元、60亿元和20亿元,依次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11.7%、38.5%和12.5%。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政业务稳步增加,电信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发送各类函件3970万件,增长4.3%,其中特快专递3921万件,增长13.1%。全市通信业务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202.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91.9万户,分别增长22.3%和0.2%;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07.5万户,增长6.9%。邮电通讯能力继续扩大,电话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0.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06万门,分别增长3.2%和19.1%。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6.9部,增长6.3%,拥有移动电话59.2部,增长6.5%。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28.6万户,总数达72.7万户,增长64.7%。信息化社会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宽带网用户达19.2万户,增长69.6%;全市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49.3台,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20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81.8%。

交通运能不断扩展,客货运量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5220万人,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公路14505万人,增长21.2%;铁路715万人,增长5.1%。完成旅客周转量64.1亿人公里,增长10.5%。全年完成货运量6031.8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公路4950万吨,增长14.2%;铁路295.8万吨,下降0.6%;水运786万吨,下降17.4%。完成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增长4.3%。民航常州奔牛机场全年起降航班3176架次,增长5.7%;进出港旅客27.6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14.9万人次,分别增长14.2%和17.4%;航空运输货物4660吨,增长25.8%。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上升,年末达8.8万辆,比上年增长38%,其中小汽车8.0万辆,增长40%。

港口建设速度加快,外贸吞吐稳步上升。全市港口吞吐量3824.5万吨,比上年增长30.4%。长江常州港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货物吞吐量达388.9万吨,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7.8万吨,增长30.3%;集装箱吞吐量3.3万标箱,增长23.1%。全年接待外贸船舶1115艘次,增长6.6%,其中外籍轮142艘次,增长14.5%。

房地产业

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空置面积有所上升。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我市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年底在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12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7%,其中新开工面积48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7%;当年竣工面积520.7万平方米,增长108.0%,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397.8万平方米,增长11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增长2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57.6万平方米,增长3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住宅为23.5万平方米,增长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