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五、城市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

重点项目进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沪宁高速常州段扩建、312国道和239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录安洲夹江大桥主桥合龙,常宁高速、扬溧高速和新运河建设进展顺利,常州民航机场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了2.7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外环路、青洋路等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长江路、常焦路等骨干道路建设按计划推进,常州-金坛供水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二期、江边污水处理厂一期等公用设施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动工兴建,武宜运河武进段拓浚、藻港河南段整治等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老住宅小区整治成效明显,全年整治15个老小区120万平方米,改造拆迁危旧房1500户。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辟公交线路4条,调整延伸13条,新增公交车231辆,新增出租车200辆。至年末,全市公交线路达到71条,公交运营车辆2105辆,运营出租车1842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2.8万户,市区管道燃气用户达17万户,新增3万户,城市供气气化率为92%,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市区供水总量3.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2.7%。全市生活污水年处理能力为36.5万吨,比上年增长37.7%,污水处理率达66.2%。城区照明亮化工程稳步推进,年底城市路灯总数达8.6万盏,比上年增长7.7%。全社会用电量182.7亿千瓦时,增长2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9亿千瓦时,增长16%。

六、生态与环境

环境保护与治理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城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一、二级的天数为30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4.1%,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7.9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8%。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力度,有33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年末全市拥有居民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处理和综合处理站35座,生活垃圾清运量31.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绿化

绿地面积不断增多,城市面貌更加美观。2005年8月,我市正式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园林城市”。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536.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124.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8%,上升1.2个百分点;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全年新建28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景观绿地,完成了荆川公园敞开扩建、国防园、勤业桥绿地、东方绿地、民航机场绿地、青枫公园(一期)、青洋路绿化、万福路绿化等12个重大绿化建设工程,启动了红梅公园敞开扩建、绿色通道及城市出入口绿化等项目。对老小区继续实施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年末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达3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55个。全年组织250万盆花卉装缀街头、广场,比上年增长8.7%。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其余均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