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徐州市统计局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9.71亿元,增长19.0%。实现利税总额13.2亿元,增长20.1%。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7亿元,增长20.1%,竣工产值209亿元,增长20.9 %,竣工率达92.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55万平方米,增长1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50万平方米,增长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规模以上完成投资614.16亿元,增长26.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13.35亿元,增长31.0%;农村投资完成100.8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投资中,民间投资535.2亿元,增长37.5%,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279.61亿元,增长62.2%。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87.1%。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60.4%;第二产业投资423.5亿元,增长28.3 %;第三产业投资188.03亿元,增长23.8%。工业投资402.64亿元,增长31.6%,其中原材料工业投资62.5亿元,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10.0亿元,轻纺工业投资165.9亿元,分别增长14.1%、56.7%和43.1 %。第三产业投资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66.1亿元,增长42.1%;房地产开发投资69.70亿元,增长11.2%。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情况良好。全市16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5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1.5%,徐州天成氯碱、芭田复合肥、福润禽业、天璐纺织、金凤凰家具、跃进正宇、美驰车桥、徐州发电厂扩建工程1号机组、徐塘发电厂扩建工程6号机组、坝山电厂、矿大南湖校区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全年规模以上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7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5.4%;新增固定资产320.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2.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8.39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1.69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3.83亿元,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3.11亿元,增长24.1%;其他行业零售额3.13亿元,增长15.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1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64.31亿元,增长32.8%。以汽车、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3.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4.3%,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6.1%。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5家,成交额335亿元。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5家,其中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有限公司,年成交额达122亿元;徐州宣武市场,年成交额达82亿元。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在较高平台上保持强劲增势。全年进出口总额18.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出口总额12.53亿美元,增长66.6%;进口总额6.01亿美元,增长60.5%。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民营企业出口较快增长,出口额为3.94亿美元,增长97.7%。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1个;协议注册外资为6.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0%;实际到帐外资额达2.44亿美元,增长7.1%。

开发区建设较快发展。徐州经济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6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53亿美元,分别增长401.6%和64.8%,占全市总量的14.2%和12.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家,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1.01亿美元,增长186.2%,占全市总量的41.4%。

“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9亿美元,增长24.2%;完成营业额3.68亿美元,增长23.4%;新派出人员1.10万人,增长22.0%;期末在外人数1.82万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7742.01万人,货物运输量1.48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18.3%;完成旅客周转量56.21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63.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8.1%和35.2%。(见表4)。全市等级公路里程明显增加,等级公路114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9公里;一级公路77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1.14万辆,本年净增2.83万辆,增长10.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4.70万辆,净增2.16万辆,增长9.6%。在私人汽车保有量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95万辆,净增0.97万辆,增长32.4%。

邮电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6亿元,下降9.2%,电信业务收入28.03亿元,增长16.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69.8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含大、小灵通、移动市话)用户290.65万户,新增12.1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6.6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23.99万户。住宅电话用户253.26万户,新增88.6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9.54万户,新增63.99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54.6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上网卡)23.38万户,增加1.97万户。年末邮政线路总长度5874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21666公里。全年邮递计费信函1864万件;包裹46万件;邮政汇票94万件;出售集邮邮票382万枚;特快专递92万件。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5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 %;实现旅游总收入103.1亿元,增长26.6 %。其中,接待来徐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10.1万人次,创汇7852.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6 %和38.8 %;接待国内游客1148.5万人次,旅游收入96.9亿元,分别增长15.6%和26.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03亿元,增长28.6%。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见表5)。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地方预算支出124.97亿元,增长18.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5.96亿元,增长20.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3.45亿元,增长68.1%;农林水支出6.76亿元,增长21.9%;教育支出20.10亿元,增长18.3%;抚恤和社会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为 4.60亿元和7.74亿元,分别增长21.3%和71.6%;卫生支出6.13亿元,增长14.3%;行政管理费12.59亿元,增长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