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7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0.9%。200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0:49.5:47.5。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4.8%,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40.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1%,衣着类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4.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3.4%,交通通讯类下降1.8%。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99,比上年下降1.01%。其中,轻工业下降4.8%,重工业上升1.55%;生产资料下降1.15%,生活资料下降0.06%。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44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6.73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 二、农 业 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6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90.08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2.06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33.46亿元,下降1.2%,渔业产值34.17亿元,增长1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29亿元,增长11.4%。 全市粮食总产量105.33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小麦产量16.86万吨,增长130.3%。棉花产量0.55万吨,比上年下降6.5%。油料总产量17.1万吨,下降19.2%,其中油菜籽16.03万吨,下降20.1%。蔬菜总产量239.05万吨,下降23.3%。 肉类总产量17.8万吨,比上年下降10.2%。禽蛋总产量8.35万吨,增长0.2%。全年牛奶总产量15.14万吨,增长9.7%。全年水产品产量19.04万吨,增长5.5%,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比重超过50%。 年末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209个,其中当年新增加25个;累计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120个,有机食品22个;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85.98万亩。全市拥有国家级名牌农产品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6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0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69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工业四大支柱产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实现总产值3230.32亿元,增长12.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05.65亿元,增长10.7%;实现利润214.53亿元,增长8.7%。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514.09亿元,增长42.0%。工业产品出****货值960.16亿元,增长10.9%,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5%。在全市447家有出****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66家。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5亿元,增长1.6%,竣工产值471亿元,增长0.5%,竣工率达83.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0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351.17亿元,增长18.6%。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第二产业投资738.77亿元,增长26.0%,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732.63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投资867.88亿元,增长6.9%。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80.26亿元,比上年下降9.0%;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133.29亿元,增长29.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276.02亿元,增长25.4%,私营和个体经济完成投资339.73亿元,增长39.9%。私营和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1.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271.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7%;完成货运周转量1708亿吨公里,增长17.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7.6万辆,增长20.6%,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7.8万辆,增长31.1%。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3.9万辆,增长31.7%,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5.6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0.6万辆,增长39.6%,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4.6万辆。 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93.6 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5.6亿元,邮政业务总量8亿元,分别增长31.0%和10.5%。邮电业务收入75.9亿元,增长18.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8.7亿元,邮政业务收入7.1亿元,分别增长19.2%和9.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88万户,新增139.9万户。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2万户,累计达到344.2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165.5万户,新增2.6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1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7.5万户,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宽带用户达61.5万户,增长45.8%。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336.9万件,增长18.9%。 旅游总收入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900.92万人次,增长17.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800万人次,增长18.0%;接待入境旅游者100.92万人次,增长15.2%。国际旅游创汇6.8亿美元,增长17.6%。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出境人数达12.94万人次,增长21.7%。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22家,新增5家。4A级旅游景点7个,新增2个。各类旅行社410家,新增15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7家。 六、国内贸易 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026.64亿元,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28亿元,增长16.7%。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分别达到269.67亿元、382.91亿元和154.81亿元,分别增长17.3%、16.2%和16.8%。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59家,成交额692.17亿元,下降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