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0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出口总值10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地方出口总值6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5%)。三资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全年三资企业出口36.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9%,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5.3%。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占全市出口额的89.5%。新兴出口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全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1.3%和26.2%。全市已有103家企业出口额超千万美元,出口额达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7%。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803个,新批项目平均单体协议外资规模为482.1万美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外商实际直接投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积聚效应和产出功能明显增强。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合同利用外资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

2004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期末在外劳务人数6295人,比上年末增长8.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3.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8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9.3%。

金融信贷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412.06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82.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245.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4%。

保险市场总体保持增长。2004年全市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7.05亿元,比上年下降2.5%;非人身险保费收入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保险赔款支出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6.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长江三桥建设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004年累计完成投资17.0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额55%。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段、宁蚌高速公路南京段、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扩建工程、汤龙公路、205国道宁芜段扩建工程(南京段)、312国道沪宁段扩建(南京段)、南京绕城公路高速化改造、江南和江北沿江公路等9条公路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5.8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7.5%。地铁一号线已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9.3%,实现了全线“电通”和“轨通”,正在进行单机和单系统调试运行。

全年新、改建道路长度17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12.8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总数达4776辆,比上年净增337辆。

“绿色南京”工程完成重点项目及城市园林绿化面积19.3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424万株,栽植大树6.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近59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27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新改建公厕60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5座;完成亮化楼宇300余幢。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972.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1%。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09亿元。科技兴农,引进农业新品种100项以上,全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其中经认定的省级园区6个。科技开放度有所增强,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4个,合作平台项目6个,引进先进技术10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进展,全市专利申请达3908件,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发明专利占36.2%,申请量比上年增长22.2%。全市新建技术贸易机构170家,技术交易额40.38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38所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2004年新招收本专科生12.94万人,在校学生44.2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18万人和5.27万人。在宁高校招收研究生1.87万人,在校研究生4.9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710人和9394人。

拥有普通中学240所,在校学生33.93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2万人,比上年增加4035人。初中入学率达100%。

拥有小学450所,在校学生32.38万人,比上年减少2.79万人。现有幼儿园479所,在园儿童10.46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2个。档案馆14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8.71万卷。共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2004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5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7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5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2.1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39万人;护师和护士1.15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0.12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3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42张。

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力度。2004年全市未发生霍乱疫情,未发生甲、乙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分别比上年上升8.3%和55.3%。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98.98%。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99.55%。

农村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初级卫生保健合格镇(街)占所有镇(街)的比重达100%,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97%,参保率达86.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有6名南京籍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取得了1金1银的好成绩,实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史新突破。先后承办了6项次全国比赛,3项次省级比赛。新建了100个全民健身工程(点),总数增加到938个,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新建社区健身房29个。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占100%。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14个,投资2.23亿元。全市建成了1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66.4平方公里;建成了2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59.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63亿吨,比上年下降了5.1%,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9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3.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255亿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了2.4%,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42万吨,比上年上升了1.8%,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为4.73万吨,比上年下降了0.6%。2004年南京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