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2005年2月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3305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5.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3.7%、52.6%、43.7%。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比上年上升3.0%。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四项分别上升7.3%、1.3%、3.0%和3.1%,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四项分别下降1.6%、1.7%、2.3%和0.7%。

2004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7.1,比上年上升7.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9.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84.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7万人。全市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73.87万人,比上年增加8.45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27万个。为解决下岗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全年创办服务型企业或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2672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上岗1.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2180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2.39万吨,比上年增长18.6%;棉花产量0.61万吨,比上年增长16.7%;油料总产量21万吨,其中油菜籽19.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7%、7.7%;蔬菜总产量321万吨,比上年下降4.0%。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34.7:65.3。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6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13.55万吨,分别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总产量8.46万吨,比上年下降4.3%。全年牛奶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水产品产量17.41万吨,比上年增长7.5%,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比重超过40%。2004年养殖业现价产值60.02亿元,同比增长9.9%。

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不断发展。2004年末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67个,其中当年新增加36个;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5.85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23亿元,按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3.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2%;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3%;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工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22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8.3%。

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51.48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实现利润200.32亿元,比上年增长7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79,比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3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新产品产值率为11.4%;工业产品出****货值4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4.6%,在全市444家有出****货值的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4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张。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0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更新改造投资18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房地产开发投资2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5%;第二产业投资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45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7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5.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7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227.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完成货运周转量142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5%。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3.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4.1%。邮电业务收入5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1.4亿元,邮政业务收入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84.3万户;无线寻呼用户继续减少,年末为0.3万户;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5.9万户,累计达到288.7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159.8万户,新增6.4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37.5万门。全市宽带用户达24.7万户,比上年末上升142%,合计上网时间达1761.8万小时。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270.5万件,比上年增长18.2%。

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接待入境旅游者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7%。国际旅游创汇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境人数达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7%。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3家;4A级旅游景点5个;各类旅行社373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7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6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55.60亿元、217.56亿元和124.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28.1%和51.5%。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9家,成交额6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