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松江区统计局 (2009年2月5日) 2008年是松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寻常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松江自身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区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5亿元,比上年下降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1.51亿元,增长12%,增速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5.82亿元,增长15.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0:69.6:29.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向民生支出明显。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3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实现增值税12.03亿元, 比上年增长32.1%;营业税17.97亿元,下降1.6%;个人所得税3.46亿元,增长8.3%;企业所得税11.89亿元,增长24.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6.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共计33.1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38.5%,所占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全年私营企业实现税收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房地产业实现税收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种植业产值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畜牧业产值3.15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1.79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2.92亿元,增长0.9%;农业服务业0.98亿元,增长2.3%。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粮食生产取得全面丰收。全区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呈现面积、产量、效益“三增”的特点,增幅分别为14.1%、11.7%和17.4%。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全区粮食家庭农场708家、经营面积11.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9.5%。 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24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加快农业品牌、质量等体系建设,建成10个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种养一体化试点取得成效。全区有43只农产品分别通过绿色、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仓桥水晶梨”在“2008迎世博上海市优质果品(梨、葡萄)评比”中获得金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幅回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2),增幅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6.6%。全年工业总产值36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幅比上年回落3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5.8亿元,增长1.7%,增幅回落37.5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4.9%。全区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2.46亿元,比上年下降0.2%。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80.1亿元,比上年下降2.5%。 工业产销率略有下降。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6%,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全年实现工业利润9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45亿元,比上年下降12.5%。全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569户,亏损面29.5%,比上年扩大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30亿元,比上年增长0.5%。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50家,全年完成建筑施工产值82.0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房屋施工面积104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6.36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内需拉动力不断加大。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5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26.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见图3)。其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8.2%, 对全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按商品类别分,实现吃、穿、用、烧消费品零售额77.28亿元、17.30亿元、98.49亿元、25.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18.7%、16.8%、39.2%。
连锁业态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连锁业态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9%,所占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商品交易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1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1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7.1%;集贸市场由于上半年消费价格指数快速增长影响,全年成交额保持高位增长,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32.35亿元,增长5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公交结合“村村通”工程,完成了小昆山、叶榭、车墩、泖港、石湖荡村村通公交工作。完成三个经济相对困难试点村的“一村一路”建设,方便居民出行。开辟中山中路等5处道路停车场,初步缓解了停车难矛盾。在松江新城站新建一座公交小型枢纽站,并增设21路、22路公交环线,方便老城区百姓乘坐9号线。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9条,公交运营车辆435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55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2%。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325辆,客运总量643万人次,与上年持平。 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快速增长。至年末,全区汽车拥有量59556辆,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784辆,增长25.5%。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678万元,比上年增长27.2%(见表2)。 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打造“世博之旅”重要目的地为契机,不断做好旅游宣传推介,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促进了全区旅游业规范有序发展。至年末,全区开通旅游交通服务线4条。全区共有星级宾馆1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1家。共有旅行社36家。全区全年旅游总收入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港澳台游客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国外游客5.4万人次,增长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