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松江区统计局

(2008年1月30日)

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42.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8%(见图1),占全市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比上年下降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1.15亿元,增长18.7%,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89亿元,增长19.9%,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8%,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1:70.3:28.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5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营业税18.26亿元,增长40.9%;内外资企业所得税9.57亿元,增长49.5%;个人所得税3.2亿元,增长27.7%;契税7.06亿元,增长96.8%。中央、市级、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为48.2:18:33.8,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共计28.6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35.2%;农林水事务支出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全年私营企业实现税收7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房地产业实现税收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对全区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1.3%。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自2002年以来首次增长。其中,种植业产值9.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畜牧业产值3.12亿元,下降4.1%;渔业产值1.80亿元,下降1.3%;林业产值3.21亿元,增长0.6%;农业服务业0.96亿元,增长4.3%。全年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万亩次,比上年增长2.2%;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1.2%。

大力推进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经营。至年末,全区已建成设施粮田9.3万亩、设施菜地1.19万亩,组建各类新经济组织达到159家。500亩蔬菜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种农产品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了“云间大自然”、“家绿”、“绿源”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绿色有机品牌。

积极拓展休闲农业。至年底已建有上海西部渔村垂钓中心、上海青青旅游世界、格林葡萄园等8家农业旅游企业,全区农业观光景点已达26个,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465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见图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28.57亿元,增长39.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贡献加大。电子信息业、现代装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3.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9%。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33.0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3%。实现利润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利润107.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工业税收65.8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共有417家,亏损额14.31亿元,亏损面为22.5%,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22亿元,可比增长8.5%。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49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77.49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062.4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16.85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见图3)。其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市场份额38.6%,对全区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41.7%。按商品类别分,实现吃、穿、用、烧消费品零售额65.16亿元、14.57亿元、84.32亿元、1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9.5%、19.9%、30.5%。

 

假日消费拉动强劲。根据对33家重点监测商业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五一”期间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3%;“十一”期间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2%。

连锁业态快速发展。全年连锁业态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连锁超市业实现零售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集市贸易成交额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内完成20个标准化菜场改建。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41亿元,可比增长18.2%。

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成启用永丰公交车枢纽站,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更新公交车辆,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城区公交线路由12条增加到18条,市民出行难得到进一步缓解。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7条,公交运营车辆437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3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305辆,客运总量6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1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6%(见表1)。

表1邮电通信业务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邮政业务总量 万元 20193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