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松江新城、园区和社区建设 松江新城功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营,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道路配套工程、交通枢纽区市政广场基本完成,英式风貌区“哈瑞公学”主体结构完成。 松江工业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凸显。至年末,世界500强企业有27家落户松江工业区。工业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占全区总量的70.5%;引进合同外资4.6亿美元;出口创汇273.5亿美元,增长56%;实现税收18.7亿元,增长33%。累计吸纳外资企业433家,总投资82.1亿美元,合同外资35.2亿美元,注册资本37.3亿美元,到位资金23.2亿美元。 大学园区有序推进“三区联动”。建立并开始运作市大学生科技创业松江分基金,建成松江区产学研互动平台和松江大学城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科技联络员队伍,推动企业与高校实质性合作。 社区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着力完善社区事务“一门式”服务工作机制,拓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内容,方便群众办事;着力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基本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区全覆盖。 十、城市信息化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9.5%,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9%。其中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860.67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2.6%,由达丰电脑所形成的产业链在松江已有26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全区信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3.2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6.8%。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进一步完善区域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不断深化法人、人口、空间地理领域电子政务应用,稳步推进城镇、社区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年共公开政府信息2375条,全文电子化率100%,市民申请政府公开信息12件,市民咨询政府信息28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积极推进区光纤网络“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全年建设完成227个点,完成率为91.3%。遵循市“三统一”原则,总计集约化建设595.1孔公里的管线铺设工程。 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有序推进社保卡申领发放工作,全年申领数28136张,完成补卡3591张,换卡2782张。集中开展中小学生学籍卡申领工作,全年共申领学籍卡51314张,完成率100%。全面推开居住证办理工作,全年临时居住证申领数量449863张,正式居住证2529张。正式启动了“家校互动”项目,建立家校沟通的全新模式。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积极推进教育城乡统筹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全面推进“两纲”教育和“阳光体育”计划,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中小学特色化办学格局、学前教育雁阵式发展体系进一步形成。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全年建成幼儿园4所并投入使用;李塔汇幼儿园迁建、李塔汇学校扩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小昆山幼儿园扩建工程将于2008年2月交付使用;小昆山学校、叶榭学校迁建工程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为49.3%,较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中考合格率为95.6%,较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学业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幼儿园入园率(户籍人口)保持100%。至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总体略有扩大(见表3)。 表3各类学校、在校生数 类别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 增长% 中 学 33 29464 -5.0 小学 13 27404 4.8 幼 儿 园 48 17229 9.2 辅读学校 1 89 4.7 中 职 校 6 5533 -4.6 全区依法批准设立的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63所,民办幼儿园15所,民办托儿所3所,民办中学4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46所,其中中学11所,学生4153人;小学35所,学生19528人;附设幼儿班幼儿3934人。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完成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市级中期评估,推进镇成人学校及4个农村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抓好5个地区的特色化老年教育。全年各类成人教育达23.98万人次,其中,参加学历教育1.37万人,社区教育4.59万人次。松江大学园区现有7所高校,共招收学生7.21万人。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共有10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11个项目获市创新资金立项,27个项目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个项目获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3家;签订博士后实践基地项目3个;确定28个区创新资金计划项目、27个区科技攻关项目、18个区级软课题项目。全年共申请专利1904件,比上年增长52.3%,其中发明专利677件、实用新型专利546件、外观设计专利681件。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43项,共计合同交易额9986万元。 科普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方松街道获得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称号,松江二中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文化重点工程实事项目,完成了38个村级综合文体活动室设施配送工作;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继续推进“万部图书、千场电影、百场文艺”下农村、进社区、到工地、入军营活动,全年为基层、军营送书10.33万册,进社区放映电影2322场,送戏下农村、社区754场,百姓戏台演出172场。新闻宣传取得新成效,全年共采制播出《松视新闻》316档,播出各类新闻7000多条;新增《纪实60分》、《健康乐园》、《城市日记》等栏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全年出版《松江报》154期,发行477万份。《十五岁少年》等三部自创的文艺作品首次入围全国群星奖。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十锦细锣鼓被认定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末全区有影剧院6座,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图书室15个,藏书78.02万册,全年接待读者49.53万人次。全区有有线电视站11个,有线电视用户25.72万户。 深入推进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转变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基本辅助检查互认制度,实施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落实市民社区就诊和定向转诊普通门急诊诊查费减免政策。加强区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和技术支持,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下沉,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全年门急诊次数2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117.2元,同比下降4.1%,其中区级医院134.17元,同比下降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4元,同比下降5.9%。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数有所增长(见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