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松江区统计局

2007年1月31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见图1),占全市的比重为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下降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8.23亿元,增长16.6%,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0.03亿元,增长19.1%,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比上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6:71.1:27.3调整为1.3:70.7:2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通过积极调整,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新口径),比上年下降4.6%,其中,增值税9.28亿元,增长23.9%;营业税12.96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8.91亿元,下降3.6%。地方财政支出65.93亿元,比上年下降0.8%。私营企业实现税收5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9.96亿元,比上年下降27.1%。

二、农业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35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种植业产值9.16亿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3.25亿元,下降12.9%;渔业产值1.82亿元,下降6.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达10.3万吨,比上年下降1.7%。

规模化、组织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年共注册成立粮食、蔬菜、花卉等专业合作社88家(其中73家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比上年增加52家。全年合作社生产经营总收入2.53亿元,规模经营面积12.61万亩。

积极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建设,已成功建设了番茄农庄、格林葡萄园、西部渔村、睡莲农社等农业休闲基地。五厍“绿源”、叶榭“家绿”、“云间大自然”和“锦菜园”等农产品分别通过了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五厍农业观光园项目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2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见图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1%。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3.06亿元,增长21.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5.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区有亿元产值工业企业26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85.4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9%。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业、现代装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6%(见图3),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3%;实现利润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年松江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实现工业产值1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高于全区增幅3.5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为65.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工业实现利润8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工业实现税金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45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89.35亿元;建筑施工面积1082.75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628.13万平方米。全年有10项工程获上海市“白玉兰”奖,9项工程获上海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快速健康发展,需求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5亿元,增长18%(见图4)。其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占市场份额38%,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按商品类别分,分别实现吃、穿、用、烧消费品零售额56.05亿元、13.3亿元、70.35亿元、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14.6%、19.3%、19.5%。个体、私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份额不断攀升,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4.3%。

假日消费活跃。根据对33家重点监测商业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春节期间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4%;“五一”期间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十一”期间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6.7%。

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年内,奥特莱特世界品牌直销折扣中心、首座一站式购物中心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五星级开元名都大酒店、四星级新晖豪生大酒店等相继开业,使松江逐步从传统的商业业态向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商业业态转变。全区有连锁网点265家,连锁超市全年实现销售额1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汽车消费活跃,4家4S店实现销售额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6个,成交额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集市贸易成交额19.48亿元,比上年增长0.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茜浦路(晨星小区)汽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城区50个候车亭建设全面完成。调整了松江九路、松莘线、松昆线、沪陈线的部分走向,调整了中山中路、荣乐中路、陈坊桥车站共3个站点及候车亭,开通了九亭1路、2路和103路公交。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3条,公交运营车辆330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388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2%。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305辆,比上年增长22%,客运总量为6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