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浦区统计局 2003年1月23日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青浦实施“十五”计划、加快发展重要的一年。全区人民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全区经济、社会、环境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68.7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04.4%。同上年相比,增长16.9%,高于预期增幅近5个百分点。创1998年以来环比增长速度最高水平,同时也创造了GDP增幅连续5年高于上海全年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纪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7.2%,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一、二、三产业比5.5:61.3:33.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全区人均GDP达到3.67万元,按目前汇率计算,已达4434美元,比上年增加618美元。 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0不变价)519.3亿元,增长16.8%。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40.5亿元,增长35.1%。其中,区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36.9%。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0不变价)17.2亿元,增长5.4%。其中,种植业4.9亿元,增长5.6%;畜牧业8.6亿元,减少1.5%;渔业3.2亿元,增长12.7%。现行价农业总产值28.7亿元,增长3.9%。 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全区调减粮食面积3.8万亩,其中,水稻3.2万亩,二麦0.6万亩,扩种有林地面积2.3万亩,扩种经济作物1.5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35:65调整到30:70。 进一步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力度。区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继续发挥农业信贷基金的作用,全年发放农业贷款2400万元。 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全区引进农业项目69只,总投资1.69亿元。农业科技有新发展。优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76%,草莓生产在新品种引进示范、培育及无公害栽培、有机栽培上迈出可喜步伐,生物技术等一批同农业产业化紧密相关的科技项目通过立项并开始实施,白水鱼繁殖技术有新突破,10个农副产品申请了商标注册。 全年区财政用于支农支出9785万元,增长7%。全年水利建设完成土方425.1万立方米,石方17.4万立方米,砼方8.6万立方米。水利总投资1.3亿元,增长62.4%。 完成圩区达标三年计划,防洪除涝安全保障体系有新提高。三年中,圩区达标工程总投资5905万元,共计新建圩区2个,改造圩区86只,受益面积45万亩,新建和改建水闸84座,泵站台135座151台套。 投资576万元建设了水利护坡工程16公里,航道护坡1.5公里,修筑明沟10.5公里,地下渠道5公里,建造4米水闸2座,水利桥梁1座,更新机泵47座。投资928万元建设水泥道路6.2万平方米,明沟15公里,地下渠道2公里,平整土地3400亩,排涝站3座,灌溉站5座。 投资2667.8万元进行河道疏浚整治。累计疏浚河道225条(段)176.9公里,完成疏浚土方326.3万立方米。其中,疏浚区管河道4条26.4公里,土方69.1万亩;镇村级河道221条段150.5公里,土方276.3万亩。 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02台,小型拖拉机821台。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9.3亿元,完成预期目标103.4%,增长18%。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跨越500亿元大关,达502.2亿元(90不变价,下同),增长17.2%。其中,镇属工业完成产值445.4亿元,增长16.2%;区属工业完成14.7亿元,增长30.7%;市级工业园区工业完成42.1亿元,增长24.6%。全区产值实现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54户,实现产值206.3亿元,增长30.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1.1%。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0.2亿元,增长5.7%;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27.1亿元,增长15.5%;私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4.9亿元,增长25%。国有集体、三资、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总数的15.9%、45.2%和38.9%。 工业在实施园区化布局的过程中,注重形态集中逐步向业态集聚发展,不断培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市政府支持郊区发展的扶持政策。三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增长1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5.8%。其中现代纺织业完成65.3亿元,增长12.8%;精密机电业完成89.8亿元,增长19.9%;电子信息业完成24.9亿元,下降18.9%。文体(休闲)用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5.7亿元。“三大主导产业、一大特色产业”正成为青浦实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全年批准工业技改项目46只,总投资5.1亿元,增长17.6%。总投资中设备投资额3.5亿元,占69.5%;土建投资1.6亿元,占30.5%。全年共验收项目34只,完成总投资3.5亿元,兑现区级财政贴息505万元。 标准厂房建设保持较强发展势头。全年立项批准厂房102.2万平方米。其中,市级工业园区22.2万平方米,各镇工业园区73万平方米,私营自用7万平方米。全年实际标准厂房验收面积41.5万平方米,租售率达到87.8%,区财政兑现补贴资金987.6万元。历年累计标准厂房验收面积59.4万平方米,租售率88.1%,区财政兑现补贴资金1588.5万元。许多镇级工业园区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错位竞争,逐步形成较有特色的“一区一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内资优秀企业,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上海开利制泵有限公司、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裕生特种线材有限公司重点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五位。 建筑企业充分抓住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参与市场竞争。年末,建筑业具有资质等级企业139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23家,三级资质企业11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15.9%。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亿,增长15.3%。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同时,积极实施投融资机制创新,引导多元化投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方面投入,为青浦新一轮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据统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6个(不包括房地产项目,下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6个和增长18.1%。其中,工业性项目383个,完成投资40.6亿元,增长11.9%,占总投资72.9%。重大项目投资增加,计划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项目有7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占全区总投资72.6%。其中计划总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项目共有10个,分别是徐泾镇金朋(上海)有限公司、朱家角旅游公司、青浦中心医院、新青浦第二自来水厂、公园路改造、华新镇海霸王(上海)有限公司、华新镇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工业园区上实药业基地、新青浦老年公寓、赵巷镇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药业有限公司,这10个项目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