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文化

全年电视台共播发新闻3678条,新闻访谈41档,播出电视专题365档。播出电视剧110部2520集,电影248部。电台播出新闻6763条,播出社教专题节目365档,播出文艺专题208档,播出广播、电影剪辑、戏曲等栏目文艺1095小时。向省市级以上台发送并播出广播电视新闻105条,向市郊和华东地区区县台发送电视新闻490条,发送电视专题片54部,向美国斯柯拉电视网发送电视专题片13部,向上海经济区69家广播电视协作单位发送广播新闻48条。

以喜迎十六大为抓手,精心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79场,参与人数约55万人次。共推出群众文艺创作作品179个,其中24个作品获市级奖励。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4.7万人次,借阅图书12.5万册次。积极组织和开展“2131”电影下乡,全年共组织下乡放映1128场,观众达54.7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娱乐场所141家、印刷厂332家、图书报刊经营网点9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7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家、演出剧场19家。

卫生

年末,全区各类卫生机构23所,卫生技术人员2416人,床位1693张,全年完成诊疗次数140.8万人次。开展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建设5家,总投入资金1510万元。

巩固农村合作医疗达标成果,合作医疗镇村覆盖率100%,群众投保率80.3%,筹措资金5437.1万元。全区门诊、住院医药费报销110.4万人次6935.9万元。区大病报销756人次,医药费366.4万元,初步解决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历史较低水平,下降7.1%,计划免疫接种率>99%。精神病人监护率为99.5%,对500多名三峡移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完成26794人次妇女病普查工作及全区特困妇女800人次的普查工作。完成新生儿听力筛查1497例,完成献血12779只。全年创国家级卫生镇1个,创市一级卫生镇2个,市级卫生村14个。

体育

体育事业又有新发展。出色完成全国女足超级联赛上视女足主赛场的各项工作,成功地举办了区一届运动会。全区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40名(累计已有699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区体育人口率达到45%。全年新建健身苑4只,健身点35只,健身器材900件,新开辟健身点、晨练点100多处。区属场馆全年开放4000多场次,接待活动人数80余万人次。年内,全区举办各类比赛活动40余次,参加人数达3.8万余人次。区一届运动会有54个代表团627支运动队4342名运动员参加了三个组别、20个项目、29个项次的体育竞赛,是青浦历史上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一次体育盛会。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上,本区女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一举夺得了六枚金牌。年内全区学校体教施行面达到100%,其中及格率91.3%。全年向市级输送13名运动员,新增各级裁判员30名。在市十二届运动会上,本区运动员获23.5枚金牌。在全国以上各单项最高级别比赛中(奥运项目)本区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得16枚金牌。青浦籍运动员陆春凤在亚运会获得帆船金牌。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把各项帮困救助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全年共有57121人次享受政府救助883万元。其中,发放特困人员实物救助金13114人次共52.5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16158人次共208.6万元;发放原支疆回沪“农来农去”特困人员临时生活救助金243人次共4.5万元;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7969人次共19.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010人次共416万元;发放“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金1136人次11.9万元;发放特困人员医疗救助金491人共169.6万元。

完善保障措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重点实施了重残无业救助、教育助学、养老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医疗补贴、残疾人专用车维修和更新、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补助等保障措施。全区1428名重残无业人员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本区福利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区社会福利企业总数为260户,全年完成产值25.2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安排残疾职工4273人。

进一步实现老龄工作的重心向社区转移,继续推进“星光计划”,投入资金1402.3万元,建成启用老年活动室29家,总面积7532平方米。

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接收转业、退伍士兵23人。发放城镇义务兵优待金138人245.1万元,发放农村义务兵优待金302人268.5万元,发放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优待金244人43.4万元,发放再婚烈属、烈属子女优待金12.3万元,发放生活比较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困难补助金108人6.3万元。为275人次重点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26.1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面完成市政府和市人口计生委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27473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168593人。常住人口实际出生3232人,计划生育率97.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9498人,当年实际出生2322人,出生率5.07‰,自然增长率-1.53‰,自1997年来连续六年实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计划生育率99.7%。外来人员计划生育验证率96.7%,比上年上升0.44个百分点。

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

年末,全区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38749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3963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11283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3503人。年末,全区农村劳动力为19.3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5.1万人、10.4万人和3.8万人。

随着经济发展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区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性收入16685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152元,比上年增加365元,增长6.3%。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上升。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在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达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事工程和新城区建设

2002年区政府实事工程共有8件12个项目,总投资1.57亿元,至年底,已按期完成。47幢楼、7万平方米旧住房平改坡工程于9月底完成,4个全民健身苑、30个健身点、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老年公寓也如期完成。35户农村危房翻建、30座农村危桥修建也提前完工,净增城镇就业岗位42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800个提前2个月完成。

青浦新城区开发建设有序展开。在逐步凸现新城区形象的同时,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标志性、公益性项目陆续竣工。科技城建设即将竣工,博物馆建设接近尾声,崧泽广场、检察院迁建及住宅商品房的建设已先后启动,夏阳湖景观工程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征用、储备土地1928亩,出让土地8块约680亩。年内实施了外青松路、公园东路、浦仓路的改造,完成了中心区内四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供电、供水、电信、广电、污水、燃气、蒸汽等管线配套规划已先后评审,并按地块开发要求陆续实施。老汽车站地块改造、曲水园周边地区改造、实验中学东南侧地块、小西门街老城改造等老区改造按时间节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