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商业

商业通过布局调整和业态扩展,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区商业实现增加值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04亿元,增长8.9%,吃、穿、用、烧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其中,吃的消费品零售额24.85亿元,增长8.0%;穿的消费品零售额6.41亿元,增长10.9%;用的消费品零售额32.65亿元,增长8.4%;烧的消费品零售额4.13亿元,增长16.9%。私营个体商业快速发展,集体商业大幅度下降。随着商业企业改制深入推进,国有集体商业明显减少,私营个体商业进一步增加,使各种所有制商业消费品零售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有商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0亿元,比上年减少4.1%;集体商业零售额6.09亿元,减少44.6%;私营个体商业零售额39.32亿元,增长30.1%;其他商业零售额20.23亿元,增长7.9%。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档商品销售有较大幅度增长。与上年相比,移动电话销售增长20.5%;传真机销售增长9.7%;组合音响销售增长16.8%;建筑装潢材料销售增长25.2%;化妆品销售增长10.8%。

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0个,全年成交额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

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服务质量提高。全年发送信函715万件,增长12.9%,其中国际函件6.27万件,下降15.2%,国内特快专递29.4万件,增长79.9%,国际特快专递3.12万件,增长34.9%。发送包件7.5万件,增长15.0%,其中国际包件2266件,增长9.3%。全年报刊发行量2462万份,增长5.9%。挂发长途电话1203万次,下降6.9%,其中国际和港澳台长途98.41万次,增长6.3%。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41万门,增长17.3%;拥有电话用户19.26万户,增长18.2%,其中家庭电话15.22万户,增长18.0%,相当于本区户籍总户数91.6%。按本区户籍人口计算的电话主线普及率达38.7部/百人。全区拥有移动电话用户5.51万户,增长19.0%。年末止,有计算机宽带接入用户4790户,ISDN用户4722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商品房销售量明显上升。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区房地产企业,完成商品房建设投资18.46亿元,增长26.7%;商品房施工面积219.66万平方米,增长27.2%;竣工面积64.34万平方米,减少23.9%;销售面积61.14万平方米,减少11.9%。

旅游业

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与松江新城和古城景区相呼应的旅游主体框架基本构成。庙前、长桥仿古街的建成,大学城的开学,上海青青旅游世界的开业,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行业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松江旅游开发效应进一步发挥。年内成功举办了松江建县1250周年庆典和第三届“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2001年中国松江国际沙雕冠军赛成为“十一”旅游黄金周的最亮点。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1万人次,其中港澳台游客2.0万人次,增长5.3%,国外游客2.5万人次,增长8.7%。票房总收入1942万元,增长20.8%,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增长19.1%。积极组织搞好假日旅游工作,春节、五一、国庆游客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景点票房收入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二、改革开放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有248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0.81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同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5%。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13.16万人,占应投保人数92.3%。21.4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统筹,统筹投保率68.1%。社会救助帮困体系进一步完善。救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下城镇居民3378人。为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帮困粮油卡1228张。组织参加大病医疗统筹21.48万人。政府推动各方参与,加大了农村扶贫力度,使280户农户年内脱贫,脱贫农户数比上年增长5.9倍。全年救济农村特困户1521户,救济金额36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倍。帮助农村77户贫困户翻建危房234间。为183名贫困老人发放慈善医疗卡。全区21所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1006张,收养老人825人,比上年增长2.7%。

国内经济协作

国内经济协作呈现新局面。来自江苏的上海永旭鞋业有限公司、来自浙江的上海报喜鸟服饰有限公司和来自福建的上海龙工机械有限公司等大企业来松投资落户。年内,全区注册投资实体型企业777家,其中私营企业占89.0%,注册资金10.29亿元,实际总投资19.72亿元。其中本区投资者注册投资实体型企业253家,注册资金3.0亿元,计划总投资4.1亿元。上海市内各区县投资者来松投资注册实体型企业288家,注册资金3.3亿元,计划总投资6.3亿元;外省市来松投资注册实体型企业236家,注册资金4.0亿元,计划总投资9.3亿元。松江区在外省市投资办企业20家,投资总额3.2亿元。继续加大对云南马关、邱北两县的对口帮扶和援藏力度。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迎难而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完成出口创汇13.55亿美元(海关统计数),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增长22.8%,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出口创汇0.25亿美元,增长93.8%。主要工业产品出口继续增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创汇7.43亿美元,增长42.8%,占全区出口总额54.8%,成为松江出口第一支柱产品;传统的纺织、服装、箱包、鞋类以及塑胶等产品出口创汇4.52亿美元,增长15.7%。外贸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对欧美市场出口大幅增长。全区出口产品远销6大洲1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出口8.8亿美元,增长12.0%,对美国出口1.25亿美元,增长62.8%,对欧盟出口1.2亿美元,增长49.3%。

利用外资

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结构趋于优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06个,计划总投资10.88亿美元,合同外资10.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2%、42.5%和66.5%,其中增资项目85个,总投资4.41亿美元,合同外资4.18亿美元。年内批准的外资项目中,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21个,计划总投资5.10亿美元,占全区新批外资项目计划总投资46.9%;其中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8亿美元。年末止,在松江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46个。全区已有597家外商投资企业投产经营,比上年增加60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创汇14.3亿美元,增长24.4%。

国际劳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