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初见成效,东苑半岛、上海春城、朗润园等三个邻里中心已初具规模。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

2005年,邮政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年收寄国内、国际函件4196万件,比上年增长20.5%;国内、国际包件106万件,比上年增长7.1%,收寄特快专递190万件,比上年增长32.9%;开发兑付160万张;储蓄余额达到45.0亿元。全年投送函件9317万件,比上年增长18.5%,投送特快专递178万件,比上年增长9.9%,包裹64万件,比上年增长10.3%。各种报刊杂志发送13000万份,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5年电信业务收入7.3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86.07万门,实装率为87.1%,比上年增长4.7%;电话用户达85.17万户,比上年增加14.13万户,增长19.9%;ISDN达1.43万户,减少0.15万户,容量达2.50万门,与上年基本持平。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ADSL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末ADSL使用户数达15.90万户,比上年增长21.3%。同时,继续大力推广小灵通PHS业务,全年小灵通用户已达10.0万户。

移动通讯业务总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球通用户达13.26万户,神州行用户达42.03万户,随e行用户达776户。推出彩铃、彩信、随e行、企业短信通、企业IP通、移动总机、VOIP及cmnet等多项新业务,以及加加卡、大众卡、畅听卡、60套餐等各类业务。

2005年,交通运输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积极转换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其中,轨道交通五号线全年共运行10.2万列次,客流量1022.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2.8万人次,高峰行车间隔5.5分钟,运营服务时段为6:00至22:34,完成营运里程166.1万列公里。区内大众公交客流量达14217万人次。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稳步发展,住宅品质继续提升,中高档楼盘不断涌现。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14.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6.4万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52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9.0万平方米,增长72.5%;房屋竣工面积348.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6.0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8.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28.0万平方米,下降55.9%;商品房销售金额194.0亿元,比上年减少164.0亿元,下降45.7%。存量房交易面积283.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8.0万平方米,下降21.6%;存量房交易金额209.0亿元,比上年减少9.9亿元,下降4.5%。

二、改革发展

所有制结构

积极稳妥调整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全区税收(将前3个月市级下放企业税收入条分局金库数12.3亿元还原之后的总税收178.8亿元)中,内资企业完成89.8亿元,占税收总量的50.2%;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1.0亿元,占税收总量的11.7%;外商投资企业完成64.5亿元,占税收总量的36.1%;个体经营完成3.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1.9%。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呈现不同的发展格局。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占总量的0.8%;集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3亿元,占总量的1.9%;股份合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占总量的0.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5.3亿元,占总量的73.5%。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完成20.0亿元,占总量的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零售额8.7亿元,占总量的6.2%;私营和个体商业企业零售额62.8亿元,占总量的44.7%。

资产重组和经济体制改革

2005年,共受理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48项,其中,核准项目24项,备案项目20项,资产评估价值达6.2亿元,经审核确认,增加净资产0.2亿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年内审批企业改制17家。按照应改制口径统计,至年底已累计完成企业改制1778家,改制率98.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共置换和盘活国有、集体资产42.9亿元,其中区属国有、集体资产16.0亿元,镇村集体资产27.0亿元。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平稳推进,年内启动村改制10个,审批改制4个(华二、中华、莘沥、九星),全区已有11个村完成了改制。

民间组织和民非单位

截至2005年末,批准成立登记社团8个,办理变更登记47个(其中社团44个,社团分支机构3个),注销登记社团2个;批准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41家,办理变更登记95个,注销登记3家。目前,全区有社团10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1家。

对全区的社团和民非单位实施了年度检查,被检查的85个社团全部合格;被列入年度检查的257家民非单位中,合格237家,合格率为92.2%。

社会保障

通过“稳定城保、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综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2005年,全区城保参保人数为25.81万人,当年净增参保人数4934人;全区新进“镇保”26453人,其中通过征用地参保10061人,企业参保16392人。全区累计“镇保”参保人数已达4.65万人。2005年,农保参保人数86964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9078人,收缴养老保险费5511万元,支付养老金2375万元,累计结余农保养老保险基金6.09亿元,比上年增加0.59亿元,增长10.7%。

大力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全年共有8730家企业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参保人数达25.8万人。全年共发放了29.9万张“综保卡”,使外来从业人员能及时享受到每月20元的医药费补贴。

2005年,新征地养老人员5746名,全区集中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累计达30637人。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由上年的每人每月428元调整为448元。全年共发放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1.45亿元、支付养老人员医疗费4260万元。

市场培育与建设

2005年,继续作好市场培育,推进市场主体改制工作,全年新办的法人化市场5个,完成老市场改制13个。至2005年底,全区已完成改制的市场81个。

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105个,其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76个,工业品综合市场1个,各类专业市场28个。

经济协作

2005年,全区外地来沪投资企业新增3038户,比上年增长3.2倍;吸纳注册资金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从企业注册类型来看,私营企业3037户,注册资金39.94亿元;集体企业1户,注册资金1.78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工业项目350个,注册资金6.37亿元;房地产项目20个,注册资金8.05亿元;贸易项目1317个,注册资金12.27亿元;项目投资公司5个,注册资金1.7亿元;其他1346个,注册资金13.3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56户,比上年增长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