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全区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19个(二级甲等医院2个、二级乙等医院1个、二级专科医院3个、一级甲等医院11个),专业防治站(所)3个,辅助医疗机构2个。年末,共有医务人员4617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26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360人,执业助理医师197人,注册护士1394人,共有病床3950张。

文化

文化、广播、电视、报刊事业取得新成果。2005年,广播改版开设了《青青乐园》、《音乐动感地带》、《广播故事会》等在听众中有影响的18个栏目。全年引进电视剧1853集、电影200部、电视娱乐、生活时尚专栏10档,计200多期。全年播出广播新闻5469条,电视新闻2500多条,其中在央视播出12条,在上视播出254条,在东视播出80条;制作广播社教类专题559期,广播文艺类栏目2085期。制作电视专题片133部,其中《关注闵行》41期,《家园》30期,《经纬时光》52期。有25部专题片在全国、市级电视台和美国斯科拉有线电视网播出。

2005年,全区共举办书画摄影展、讲故事、讲座、广场电影、读书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2235场次,其中,区级活动15场,镇、街道活动1229场,小区活动991场;创作文艺节目516个,书画作品2000余件,演职人员逾8万人次,观众达153万人次。举办了“激情闵行”文艺大联演30场,观众达2万人次。

全年在143个村完成了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工程,共放映1737场,累计观众达74.8万人次。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站)12个。总藏书67.2万册,其中区级图书馆藏书29.2万册,镇、街道图书馆藏书38万册。全年图书流通量为54.1万册,读者人数达44.6万人次。

全区共有影剧院10个。全年放映电影2792场,观众91.9万人次。

体育

2005年组织社区各类竞赛、展示481次,1826支队伍共26743人次参加;举办职工体育竞赛16次,435支队伍,29376人次。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2个,其中,对江川街道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投资2200万元;对莘庄春申绿地建设投资150万元。对22个健身苑点的289件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新和整新。

学校体育开展扎实有效。全区108所中小学校体锻达标广泛深入,施行面达100%;体锻达标优秀率13.1%,良好率47.1%,及格率92.6%。2005年,全区举办学校体育竞赛活动17次,共8000人次参加;举办了棒球等6项夏令营活动,共3000人次参加。

充分发挥各体质测试站的作用,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全年完成1626个成年人样本、300个幼儿样本和2400个中小学生样本体质监测,同时完成了中日6至74岁人群体质状况对比的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共5170人参加。

2005年成功承办了国际象棋赛、大师杯网球赛、东丽马拉松赛、女子曲棍球赛4次、市级比赛7次,参赛队伍162支、参赛运动员1580名。

贯彻奥运战略,迎接十运会,取得了好成绩。区办队—上海女子曲棍球队在十运会上摘得银牌。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十运会和国内高级别比赛中获得2个第一、2个第二、2个第三,总分为105.5分。组织参加全国、市青少年比赛总名次分为153.5分,其中全国青少年比赛获得5个第一、6.75个第二、4个第三;市青少年比赛获得77个第一、44个第二、43个第三。

社会福利与救助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实现了全员覆盖和应保确保。截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城镇社会保障对象17799人。其中救助职工家属和失业无业人员及其家属8361户共14124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257.7万元。2005年,全区共对21.72万人次的城镇的困难对象发放了3936万元生活救助保障金。全年全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户有1006户共2515人,区、镇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低保资金134.7万元。

在贯彻落实全市性的民政医疗救助政策中,对3295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审批发放425万元医疗救助金的基础上,又对2727人次的困难对象审批发放了476万元的地区性补助金。

2005年,全区将农村养老补助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截至年底,全区有10644名农村老年人获得了区、镇两级财政补助,全年累计共有13.1万人次的老人得到补助金1333.4万元。全区现有1147名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无收入老年人享受了政府补助,全年共有13228人次的城镇困难老人获得补助金146.0万元。

在节日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中,全区民政系统共筹集资金482.4万元,对11900多(户)名城乡低保对象、重残无业补助人员、困难协保人员、民政系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户和大病重病患者发放了节日补助金。

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6所,年内新增700张床位,年末养老总床位3349张,床位利用率为92.0%。服务困难老人2240名,超额完成市下达的2200人的任务指标,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330万元,服务人员500人。

五、人民生活

人口

200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2.52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非农业人口69.22万人,比上年增长9.4%。出生人口0.73万人,出生率9.1‰,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58万人,死亡率7.1‰,比上年上升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7岁。外来流动人口超过92万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0.4%。

劳动就业

2005年末,按劳动工资制度口径统计,全区职工人数97398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5303人,比上年增长1.0%;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8142人,比上年增长9.8%;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63953人,比上年增长4.9%。

积极推进新增就业岗位实事项目,落实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2005年,全区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3205个,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0182人、协保人员就业992人、征地人员就业7032人、农村富余人员就业8247人、非正规就业6752人。完成对4092名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其中2720人已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66.4%。加强就业援助,对798名就业困难、家庭困难的“双困”人员全部安置上岗。至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676人。

继续推进“万人就业项目”,全年“万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8228人,比上年净增242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894人,占59.5%。积极开发“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全年开发了燃气安全检查、慈善救助服务、校园保安、社区公共设施维护保养、社会保障卡服务、社区外来居住人员事务服务六个项目,从业人员达334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占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