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国内合作交流活跃,成效显著。组织落实区领导带队出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区,共计4批45人次。接待兄弟省市党政代表团来访25批826人次,与江苏宿迁市缔结友好关系;落实对口支援资金项目,筹措帮扶资金660万元。争取上海市配套资金360万元。落实对口支援西藏、云南和新疆的“三地四县”帮扶项目30项。

发挥中心城区的综合优势,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增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7个,合同吸收外资金额为2.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海关直接出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旅 游

挖掘区内旅游资源,树立旅游品牌。年内全区国际、国内旅行社组团、接团84.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9亿元,同比增长45.3%;全区旅游星级宾馆接待游客38.4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来沪过夜人数6.1万人次,同比增长21.9%,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5.3%。

私营和个体经济

2006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16705户(含分支机构3082户),同比增长16.8%,注册资金达240亿元,同比增长21.8%,从业人员数99897人,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510家,比去年净增68家,行业结构逐步优化;个体户数达12027户,同比下降11.6%,从业人员19297人,申报注册资金1.7亿元。

四、城 市 建 设 和 管 理

重大工程

2006年,列入本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33项,其中大学校区项目2项,科技园区项目5项,公共社区项目17项,市政工程项目7项,旧改项目2项。在33个项目中,基本完成的项目11.5项,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19.5项,前期启动的项目2项。

积极推进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轨道交通8号线杨浦段地下盾构掘进全线贯通,为2007年试运行奠定基础;轨道交通10号线前期居民和单位动迁已全面完成,各车站已陆续进场施工;大连路绿地工程前期完成居民签约1436户,近居民动迁总量的90%;合流污水三期B块工程已完成总管的90%;军工路北段拓宽工程、闸殷路辟通拓宽工程等已完成前期动迁,正式开工建设;军工路越江隧道正抓紧办理拆迁前期手续。

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又一城购物中心、创智天地一期等项目相继竣工,功能形象初步显现。

市政建设、旧区改造和城市环境

全力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区政府实事项目的民星路、虬江码头路改建,政立路、市光路大修,纪念路武川路拓宽等5条道路工程以及30处(段)维修私房地区街坊道路(小市政)项目全部完成;实施完成了辽源西路大修工程、定海路等8条大、中修和重点养护工程,并和市容局、街道、镇携手完成了开鲁路等17条(段)景观道路整治工程和理工大学周边道路整治项目;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修缮盲道800米,残疾人坡道660只,新建盲道4500米,残疾人坡道300只;沿江防汛墙维修和27个内河维修项目全部竣工;完成7个低洼积水地区管道改造和殷行路等3个路段沉管维修以及辽源西路、辽阳路积水路段改造工程;完成河水清淤7万立方米、调水1.1亿立方米;邯郸、长白3.5万伏以上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开局进展顺利。启动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绿化等11个市级项目和27个区级项目,其中骨干河道沟通和疏浚工程——改道随塘河3.3公里项目基本完成动拆迁;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完成2家污染企业的搬迁、10台燃煤炉窑灶清洁能源改造、18家堆场扬尘整治工作,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继续保持在86%以上,区域降尘比去年同期下降率达34%,位居全市第一;合流污水三期工程年内竣工,中心城区河道引清调水已完成6400万立方米,水质标识指数由上年的7下降至5.9,水质消除黑臭,其中杨树浦港水质已达到Ⅳ级功能区水质要求;年内创建了5个上海市扬尘污染控制街道、2个上海市基本无燃煤街道、2个市级安静小区和11家区绿色小区,新建5座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城区绿化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展示区域形象,加大绿化建设步伐。2006年全区新建绿地41.1公顷,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新建公共绿地26.1公顷,专用绿地15.0公顷;实施破墙透绿895米。截至年末,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达1127.4公顷,绿地总面积971.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7平方米。

五、社 会 进 步

教 育

深入开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杨浦职校自主招生比例由去年10%扩大至20%,普高与职校招生保持6:4比例;2006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8%以上,普高入学率达到60%,高考上线率杨浦区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市7个百分点,中考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切实推进规范收费工作。全年对140余所学校教育收费开展常年抽查或专项检查,年内查纠清退违规经费18.79万元;积极落实“两免一补”,全年发放补助、助学金82万元,使8642名学生受益。

2006年末,我区共有中小学107个,其中中学59个,小学48个;在校学生数77168人,其中高中学生22302人,初中学生26359人,小学生28507人。中小学现有教职工8017人,其中专任教师5774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占52.5%,中学高级教师占8.3%。

文 化

以迎上海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为契机,以“落实目标、抓住重点、创新内容”为抓手,进一步培养和繁荣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氛围。年内确认了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全年办证2.0万张,图书借阅105.4万册次,各图书馆接待读者127.6万人次;区内各电影院共开设放映7636场,观众60万人次;落实低价较新电影、增添设备,启动流动放映工作,年内公益电影受益人次达31.7万,其中放映流动电影427场,观众达23.9万人次。

至2006年底,全区共有固定电影放映单位3家,流动放映队1支,文化馆1家,区级图书馆3家,文艺团体1家,其中阅览座位1438座,影视座位4583座,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485平方米,藏书54.6万册;街道(镇)图书馆拥有藏书13.9万册。

卫 生

促进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卫生经费支出8871.8万元,同比增长28.0%。

完善布局,着力推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年完成新建5个、改扩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任务,形成了由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二级医院(安图、老年医院暂时代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以及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居民步行5-15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进一步推进了“有效、安全、方便、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年末,共有区级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4所(包括牙防所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护理院1所,区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民办医疗机构37家,私立诊所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