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取消和调整审批方式的事项共377项(取消313项,调整64项),依法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占总量的35.0%左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已有6747户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27.45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9872人。积极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全区近13.08万离退休(职)人员养老金已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人才交流

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00名。在中心城区率先成立了《上海市居住证》受理点,办理居住证111人。全年转进人事档案3307份,办理招工2650人次,委托招聘成功推荐各类人才60人,推荐人数近500人次。建立我区国际人才信息库,与100多家国际大型企业有业务联系,信息量超过10万条。引进留学生企业50家。全区共推出56个公务员岗位招考大学生,最后录用41名,其中研究生6名。全年共安排137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

工商登记

年末工商企业登记实有企业总户数11454户。其中,内资企业6347户,注册资本176.64亿元。外资投资企业826户,注册资本9.30亿美元。区招商中心实行"一门式"集中审批,全年共接待咨询3.2万户,3.4万人次,受理户数1.33万户,发证户数1.17万户。

私营经济

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4281户,比上年增长28.1%,投资人数1.01万人,雇工人数3.33万人,注册资金70.36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5748户,从业人员0.69万人,注册资金0.61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

街道经济

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收入10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完成税收8.41亿元,增长34.0%,其中地方税收5.2亿元,增长43.1%。我区有3个街道税收超亿元,分别为程桥、华阳、新华街道。

对外开放

全年共引进各地来沪投资企业410户,比上年增长220.3%;引进注册资金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新批准及转入外商投资企业89个,同上年增长43.6%;吸引合同外资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年到位资金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0%。引大引强初见成效,年内引进注册资金在1千万元以上现代服务较大的企业8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5.2亿元。外省市企业完成税收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7.2%。

全年创汇总额为2.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出口创汇1.71亿美元,增长10.0%,非贸易等创汇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新办科技企业263户,注册资本8.72亿元。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家,达到69家。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4个,累计达到90个,其中列入2002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15个。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213份,交易金额4.1亿元。专利申请量达1522项,同比增长140%。经国家授权上海市认定软件企业累计达53家。

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9个,区级16个;市十佳科普村2个,市级科普村6个,区级130个;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9所,区级21所;上海市科普旅游点1个。

教育

我区现有幼儿园42所,在园儿童0.92万人,比上年减少2.3%;小学29所,在校学生2.03万人,比上年减少6.0%;中学32所,在校学生4.26万人,比上年减少5.8%;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5万人,比上年增加8.3%;职校1所,在校学生0.39万人,比上年增加7.7%;成人教育学院1所,在校学生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8.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8%,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99.57%。全区中小学体锻达标率为92.9%。

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按A、B、C标准建设完成36个校园网,60%的学校配备了信息化专用教室。

文化

区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8个栏目,每周播送3.5小时。《长宁时报》全年发行52期,3.2万户订户。全年区属文化单位共放映电影1.08万场,接待观众31.08万人次,收入529万元。区图书馆接待读者24.5万人次,图书流通35.7万册次。区少儿图书馆接待读者22.3万人次,图书流通7.5万册次。5个街道图书馆由市文广局评为特级馆,4个评为一级馆。区沪剧团创作首演新戏《文红老师》,演出场次162场、观众10.3万人次。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各类展览16个,组织文艺活动452场次。

卫生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6所,其中:区属医院14所,民办医疗机构24所,部队医院3所,企业职工医院2所,中外合作医疗机构1所,个体诊所21所,康复医院1所。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189人,其中医师1681人,注册护士1435人、药剂师224人、检验师473人。病床4762张(其中区属医院病床2290张,病床使用率为91.04%)。全年区属医院门急诊总量为326.5万人次。

区妇幼保健院顺利搬迁并使用。区精神卫生中心和老年痴呆专科医院西移合并后更名为西郊绿地医院。全区共设社区卫生服务点36个,共建家庭病床1519张,为全区15岁以上常住户口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市级达标建设。全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6664户,参保职工42万人(其中在职28.5万人、退休13.5万人)。

体育

全区建健身苑(点)173个,配置各类健身器材1908件,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建立区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新建1个社区市民健康体质检测站。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进一步开放;承办完成2002年世界职业台球中国公开赛、"智慧农行杯"中国国际女子排球赛等重大比赛任务。组建区体育代表团参加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取得青少年组"三个第二、一个第三"的优异成绩。全年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5人。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09万人,比上年增加4038人。人口出生率为3.70‰,死亡率为6.63‰,自然增长率为-2.93‰。计划生育率为99.84%。

职工收入和居民储蓄

全区纳入统计范围内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9.6%,达到18021元。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区域内主要专业银行储蓄存款余额155.4亿元,当年新增38.5亿元;储蓄户数达到208.8万户,增长8.3%。

就业

全年净增9194个就业岗位,新增"4050"项目58个,新安置"4050"人员2045人。全年职业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次。全区就业技能培训1.38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65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和协保人员生活费补贴累计339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