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1998-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区属国有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超额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五年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到104%。至2002年末,全区102户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国有资产总量29.42亿元。其中徐家汇商城等五大集团和区国资经营公司资产总量为27.25亿元。2002年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额为6473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3.82%。 基本实现2002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有182户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不同形式的所有制改革,有偿转让企业存量资产2332万元,利用3933万元存量资产和16854平方米网点使用权,安置职工3947人。过去五年中,我区累计完成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1288户,有偿转让企业存量资产2.17亿元。通过3.94亿元存量资产和部分网点使用权安置职工4.11万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区级自行设立的1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全区28个部门负责的原由市及市级以上部门设立的612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8项,调整59项,保留425项,调整和取消的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30.5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02年底,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实申户数分别为6638户、6539户和6525户,均比上年同期增加16%,共有35万职工参保。享受养保、医保的退休职工有22万人。全年分别收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额19.5亿元、9.5亿元和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14.7%和5.7%;支付养老保险24.7亿元,医保14亿元,同比增长17.6%和28.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 国内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五年来,累计引进、新办内资企业3987户,注册资金78.09亿元。2002年引进、新办内资企业1856户,注册资金27.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03%和20.44%。引进内资的结构变化,质量提高。天一证券、正泰集团、均瑶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徐汇。引进企业中,中介服务类企业和科技类企业比重上升,分别达245户和292户,分别比上年增长66.7%和27.5%。家得利超市、21世纪便利店等区属企业积极向外区、外省市扩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五年来先后对西藏、云南等地区实施对口支援87次,资金援助和物资援助折价累计金额1538.6万元。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五年来,全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19个,投资总额8.6亿美元,协议吸收外资7.4亿美元。2002年新批准外资项目89个,协议吸收外资金额2.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6.98%、74.79%和260.69%。外商投资项目中房地产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合同利用外资数2.28亿美元,占总额的85%。外商投资软件、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数目增加,共有61项。 外贸出口 五年来,区专业外贸公司、三资企业和有出口权的内资企业累计出口创汇6.72亿美元。2002年,在政策和统计口径变动情况下,实际完成出口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五年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巨资先后完成了肇嘉浜路、华山路、龙吴路、吴中路、桂林北路等交通主干道拓宽改建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城区交通。启动了铁路上海南站、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沪闵高架二期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肇嘉浜路、漕溪两大排水系统的续建、新建工程。围绕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先后动迁安置居民15192户,共拆除建筑70万平方米。 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五年来,我区共新建、改建区级道路51条,总长41.88公里;大修道路69条,总长55.54公里。 2002年,以龙华路等"七路一桥"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年内先后完成百色路、桂林路、番禺路、龙华路(西段)四条道路建设,完成钦江路、苍梧路、嘉善路、永康路等道路的新建和大修工程。同时开展对田林路、衡山路、老沪闵路等14条(段)道路的重点养护,总长近9公里,面积达13万平方米。 旧区改造 五年来,我区旧区改造累计动迁居民26128户,动迁面积达120.15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第一轮旧区改造任务,启动了新一轮旧区改造。2002年动迁居民3777户,总拆房面积16.8万平方米。年内先后启动麦其里、漕河泾老街、小安桥、东安三村等地块的旧改工作。正式上报新一轮25块旧区的改造计划。 环境保护 五年来,我区坚持以"清、净、静、景"为目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氮氧化物指标均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内固定源噪声达标率达到97%以上,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7.8分贝。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在2001年完成创建5个基本无燃煤街道的基础上,2002年又建成田林、凌云、虹梅、枫林4个基本无燃煤街道,并通过市环保局正式验收,目前全区无燃煤街道面积累计达27.04平方公里。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51%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57%。大力推进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共完成29台(眼)1吨以下燃煤锅炉和12台环线内2~4吨燃煤锅炉的替代工作。对区域内256家150座以上的餐饮企业强化餐饮油脂监管,整治合格率为94.5%。督促医院医源性废弃物集中处置,集中处置率达100%。 城市绿化 五年来,我区绿化建设成绩显著,完成了徐家汇公园一、二期工程建设,肇嘉浜路扩建增绿等工程,共新辟公共绿地109.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上升了5.84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1.11平方米。 2002年绿化建设目标全面完成。全年累计新辟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引种大树3002株,完成破墙透绿3721米。至年末,全区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共有43幅,比上年新增10幅。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64%,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68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5平方米。全年在22处绿化景点种植或摆放花卉11.09万盆(株)。漕溪公园经过整治与扩建,面积将增加约1.05万平方米。启动华泾公园绿地建设。 四、社会事业 科技 五年来,我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区级财政用于科技事业费的支出五年累计813万元,从1997年的97万元增长为2002年的200万元,年均增长15.57%。涌现出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1项,市科技产业化(火炬)项目232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9.61亿元,1999年以来共申请专利847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