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1998-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上海市徐汇区统计局 二OO三年三月 1998~2002年的五年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徐汇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顺利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区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带来的各种挑战,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等带来的机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开创了徐汇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经济发展 地区增加值 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地区增加值从1997年的37.3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66.23亿元,五年内净增28.8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4%。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中心城区领先水平,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02年地区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26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7年的0.01:26.59:73.40调整为2002年的0:19.59:80.41。第三产业中,商贸、房地产业支柱作用明显。2002年商贸实现地区增加值21.13亿元,房地产实现地区增加值10.24亿元,分别占区属增加值总和的31.91%和15.46%,其他服务业也有了很大发展。2002年除商贸、房地产业外,其他服务业共完成增加值21.89亿元,占区属增加值的33.05%,经济抗波动能力增强,五年中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12%上下,波动在1.5个百分点左右。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五年内全区共完成财政收入120.03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6.58亿元。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15.4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36.2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8.56%,区级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11.25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24.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37%。五年中财政支出累计85.98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1.66亿元,企业挖潜改造5.33亿元,城市维护4.52亿元,科教文卫体事业21.39亿元,行政管理2.78亿元,其他各项支出36.65亿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保持了均衡强劲的投入力度。五年累计投入达257.29亿元,其中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2.77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五年中商品房投资累计156.7亿元,基本建设投资累计36.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累计60亿元,城镇集体投资累计1亿元。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投资效益普遍良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商贸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五年来,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6亿元。其中2002年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2%,五年中平均年增长11.21%。住房、轿车、通讯类产品及大家电等产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徐家汇商圈的市级商业中心功能进一步突现。2002年,徐家汇商圈内港汇、东方、六百、汇金、太平洋、汇联等百货商厦及太平洋、百脑汇等电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57.69亿元。各类专业市场日益兴旺。农贸市场、电脑市场、建材装璜市场等均有较大发展,2002年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9.66亿元,7.15亿元和6.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89%,14.99%和411.16%。社区商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02年末,我区家得利、顶顶鲜两家超市和21世纪便利店的网点总数已达到637个,其中区域内网点61个。年内新开业的好又多量贩等大卖场人气旺盛。商贸业仍是本区最大的财税来源,2002年税收达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7%。 房地产业 住宅业保持供销两旺局面。五年来,共完成住宅商品房二级市场预售44504套,成交面积537.7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03.74亿元;完成销售56499套,成交面积649.8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15.23亿元。三级市场交易活跃,2002年三级市场成交1.84万套,成交面积134.4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58.45亿元。非住宅商品房发展加快,2002年徐汇区非住宅房地产交易会和上海新加坡房地产推介会上,共推出115万平方米办公楼,商场等各类非住宅房产,受到广泛欢迎。另有一批高档商务楼正在加紧建造中。房地产业对区经济贡献进一步增长,2002年税收达8.49亿元,比上年增长45.66%。 工业 工业稳步增长。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40亿元,比1997年增长82.72%,五年中平均年增长12.81%。工业集聚度增强,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7家。工业企业效益良好,2002年工业产销率达101.85%,实现工业利润4.21亿元。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工业在发展中调整。汽车配件、建筑材料、食品加工、金属制品等都市工业2002年完成产值6.58亿元、4.28亿元、3.99亿元和3.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66%、44.17%、19.53%和18.61%。 高新技术产业 五年来,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到2002年,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区工业产值的44%。"三区三园"在产业政策扶持下迅速成长,产业优势和园区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生物制品业被市政府确定为特色产业后,得到了较大增长。2002年剂类生物制品产值达1.98亿元,利润达62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2%和4.95%。 旅游业 旅游业持续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接待旅游者480.57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11.90万人次,分别比1997年增长5.57倍和2.50倍。实现旅游收入28.41亿元,比1997年增长1.28倍。旅游行业接待能力增强。至2002年末,全区有星级宾馆48家,客房总数达9228间。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迎新春龙华撞钟、龙华庙会、桂花节唐韵中秋游园晚会等节庆活动广受欢迎,参加人数达167万人次。龙华旅游城人气渐旺,入驻企业经营业绩良好,2002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上缴税金1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07%。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上升。2002年地区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9.84亿元,同比增长4.81%,占总量的29.9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同比下降7.42%,占总量的20.71%;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44.69%,占总量的24.64%;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7.88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总量11.91%;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44亿元,同比增长25.23%,占总量5.20%;私营企业增加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7.14%,占总量4.6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7年的9.76亿元增加到2002年32.68亿元,比重由1997年的26.14%上升到2002年的4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