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卢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吸收外资

引进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引进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26项,其中服务业项目118个;总投资额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84.8%;合同利用外资6.25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实际到位金额3.71亿美元,增长55.9%。服务性行业继续保持吸收外资规模最大行业的地位。全年服务性行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3.31亿美元,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53.0%;生产性行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0.04亿美元,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0.6%;房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90亿美元,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46.4%。

旅游

以商旅文结合为载体,密切产业联动,打造品牌活动,提升旅游节庆活动效应。成功组织实施了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开幕式暨新锐设计师作品发布、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暨花车大巡游、亚洲风情日、玫瑰婚典、玫瑰婚典浪漫海外主题蜜月游、德国周、法国周、上海时装周、城市之光亮灯仪式、迎新年倒计时晚会等大型旅游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开发与推广都市特色旅游,深化开发了上海弄堂风情游。

旅游业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10.57亿元,旅行社营业收入6.83亿元,景点营业收入0.14亿元。

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为7家,其中三星级3家,四星级宾馆1家,五星级宾馆3家;注册在我区或营业额统计在我区旅行社3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32家。宾馆酒店全年接待游客43.8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4.24万人次。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35.8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71万人次。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70.60万人次。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建设

完成23条街坊道路整治工作,完成了局门路下水道改造工程和斜土路拓宽改造工程,配合迎峰会工作对新天地周边路段进行了重养和人行道整修,配合市容综合整治对思南路进行了人行道翻排,对兴业路等五条道路进行了市政道路彩色人行道铺设和路面整修,在淮海中路近龙门路增设了港湾式车站,在鲁班路近南塘浜路增设人行过街通道,对淮海路天桥实施了加固工程,完成斜土路架空线入地工程,新建盲道8919米和坡道90处,整改和完善盲道1082米、缘石坡道4处。

城区管理

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努力探索市政、绿化、防汛防台、建筑工地等远程监控系统,将各方面信息统一纳入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共派遣案件18801件,相关单位处置结案18729件,结案率为99.6%。及时结案案件18586件,及时率为99.2%。派遣回退率从2005年的5%下降至0.1%以内,派遣准确率大大提高。

城市环境保护

加强大气污染环境治理与保护,促使7家区级环保重点监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促使工艺废气排放单位关停、转迁,减少废气污染的排放。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巩固扬尘污染控制区成果,区域降尘量为9.3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1.3%。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对12家工业企业和13家都市型工业楼宇废水排放实施监管,全区纳管率达到100%。巩固环境噪声达标区成果,建成名盛苑安静居住小区。加强噪声污染控制,结合专项整治,减少交通噪声污染,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1%以下。加强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基本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源监控和监测网络,定期通过区有线台和卢湾环保网站发布区域空气质量周报。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5%,固定源噪声达标率达到100%。

城区绿化

不断完善绿化建设。全面完成世博林绿地三期改造,基本完成延中L4绿地中块建设和东块绿地改建任务,率先探索了地上公共绿地、地下公共空间的绿地建设新模式,东块药草园建设还有效宣传了“生态园林”和“健康园林”的绿化建设理念。以争创“白玉兰”杯为目标,提高行道树、绿地、公园等养护质量;配合轨道交通建设、斜土路拓宽、架空线入地等工程,进行了树木和绿化的搬迁;配合迎峰会准备工作,对新天地周边路段树穴进行了整修,全年新建公共绿地1.01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绿地面积98.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6.8%,其中公共绿地48.8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米/人(按常住人口计算)。

城市信息化

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政府网上办事工作平台”,增加网上办事事项101项,共可办理457项。建设“机关协同办公工作平台”,加强电子政务应用协同。完成了“通用文件传输系统”、“通用专报系统”等5个项目的自主开发。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台”,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优化信息公开工作平台”、“档案信息数字化系统”、“数据资源共享知识库系统”项目的建设,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641项。

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持续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继五里街道之后,建成打浦街道网上虚拟大厅,提供101项在线咨询及部分在线申请。

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实事项目。继续做好社保卡、市民信箱、付费通等日常工作,全年全区申领社保卡6029张,发放社保卡7332张,红卡附卡发放10872张,办理居住证223张,临时居住证8647张,完成补卡3436张,换卡6632张。

继续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完成“卢湾文化网”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社会事业

科技

打造科技服务平台,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完善科技发展规划,出台鼓励科技创新政策,推进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学普及工作。

全年引进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97家,新增注册资金2.52亿元;认定技术合同293份,实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1.98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861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实用新型285件,外观设计334件。

联合大专院校,共同创建“上海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建设青少年探索馆,丰富青少年科普生活。创建全市首个创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协助和指导入驻田子坊的22家创意产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成功举办2006年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活动日等活动。青少年科普工作取得新成就,两位学生荣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在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5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和13个三等奖,其中一人代表全国青少年参加第57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并荣获学科二等奖,填补了我区在此项国际大赛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