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3年,全省建设领域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项目战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5.8%,其中城乡集体和私营个体投资215.1亿元,增长19.8%;国有及国有控股项目完成投资792.4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3.6亿元,增长15.1%。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950.4亿元,增长17.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3.2%上升到76.6%;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90.6亿元,下降2.1%。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各类投资均有所增长,其中全省基本建设投资573.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25.6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63.1亿元,分别增长15.4%、5.8%和11.9%。从大项目看,全年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42个;完成投资361.8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为63.1%。更改限额以上项目100个,增加37个;完成投资89.9亿元,占更新改造投资的39.8%。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7亿元,增长57.5%;第二产业投资382.3亿元,增长14.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6亿元,增长40.3%;第三产业投资598.6亿元,增长8.7%,其中运输业投资117.2亿元,增长22.3%。 五、国内贸易 2003年,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市场人气逐月回升,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4亿元(不含制造业企业自销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206亿元,增长10.6%;农村市场恢复缓慢,其零售额170.4亿元,仅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1.9亿元,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13.4%。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8%,占42.4%;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4%,占21.5%;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3%,占30.9%。分商品销售看,消费结构升级,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的移动电话机、微型计算机和数码相机零售量分别增长4.8倍、1.8倍和1倍。售予个人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7.2%,占商品房销售额的92.4%。 集市贸易规模有所扩大。年末全省拥有城乡集贸市场1744个,集市贸易成交额70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六、对外经济 2003年,全省对外贸易逐步走出“非典”阴影,加之私营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出口增速在上年高位的基础上持续走高。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28.7亿美元,增长44.6%;进口24.6亿美元,增长4.0%。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一是俄、日、韩、美等四个国家仍是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其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76.7%,其中出口占全省的77.7%。二是私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9.1亿美元,增长3倍,占全省的35.8%,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增长3.9倍。 利用外资增加。全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外商投资10.3亿美元,增长8.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亿美元,增长28.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达9263人,增长4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非典”对交通运输业形成较大冲击,货运由于及时调整运输方式,保持了平稳发展;客运有所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00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铁路788.9亿吨公里,增长5.4%;公路163.1亿吨公里,下降2.6%;水运19.9亿吨公里,增长22.8%;航空0.3亿吨公里,下降10.3%;管道34亿吨公里,下降8.6%。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367.4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2%。其中,铁路149.4亿人公里,下降3.1%;公路203亿人公里,下降8.5%;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2倍;航空14.7亿人公里,下降3.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3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5.2%。拥有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3979.5公里,增长14.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49万门,增长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80.2万户,增长32.2%;移动电话用户841.8万户,增长27.9%。全省电话普及率为45.2%,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165.6万户,增长40.5%。 旅游业保持增长。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国内旅游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590万人次,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2.1亿元,增长12.8%。受“非典”影响,国际旅游主要指标下降,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58.7万人次,下降18.2%。其中,外国人54.6万人次,下降18.4%;华侨港澳台胞4.1万人次,下降14.8%;创造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下降18.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3.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8.8亿元,增长12.9%。全省地方财政支出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64.9亿元,增长8.5%。财政支出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社会保障补助、医疗卫生、教育、科学、农业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1.6%、13.5%、11.2%、26.3%和17.1%,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10亿元,比年初增加57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172.5亿元,增加117.9亿元;储蓄存款3342.4亿元,增加426.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81.3亿元,比年初增加3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34.4亿元,增加32.7亿元;中长期贷款1226.8亿元,增加23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92.4亿元,增加121.9亿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65.7亿元。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上市股票38只,其中发行A股股票33只,B股股票1只,在香港发行上市H股1只,红筹股3只。37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204.5亿元,其中2003年融资11.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收入16.2亿元,下降0.4%;寿险收入94.4亿元,增长46.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8.1亿元,增长69.5%。支付各类赔款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5亿元,增长14.7%;寿险赔付金额7.9亿元,增长28.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2.5亿元,增长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