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3 朝阳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全年施工项目1452个,比上年增加20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35个,比上年增加157个。房屋竣工面积1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全员劳动生产率5.72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亿元,比上年下降6.6%。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同比下降9.5%,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28.6%,城乡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下降1.5%。

按投资种类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4.2亿元,同比下降24.4%,更新改造投资5.8亿元,下降24.2%,房地产开发投资7.8亿元,增长60.7%,其他投资10.8亿元,增长6.9%。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比上年下降22.2%,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14.2亿元,增长16.4%,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1.7亿元,下降63.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5482公里,比上年增加85公里,新铺油路297公里。“双通”工程完成18个乡通油路,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计划(不含上年分乡后计划外的乡镇);完成村通公路98个,超额完成任务。朝锦高速公路竣工,并于8月22日全线通车,大大缩短了朝阳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带动朝阳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使我市真正成为沿海城市。全年客运量实现2768万人,同比增长6%,旅客周转量8204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8%;货运量达到3078万吨,同比增长4%,货物周转量1071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7%。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9亿元。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9万门,增长17%;城乡电话装机总数47.3万部;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2.5万户,其中新增用户10万多户;互联网用户7.5万户;特快专递8.8万件,增长4%;邮政函件931万件;各类报刊发行量1905万份。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4亿元,比上年增长9.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7亿元,下降10.5%;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亿元,增长1.2倍;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9.0亿元,增长9.4%;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2亿元,增长15.9%。按城乡地域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8亿元,增长10.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6亿元,增长7.2%。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0亿元,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5.7%。

市场物价平稳,总体上呈现低幅徘徊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0.3%;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4%;居住类上升5.3%;衣着类下降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6.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去年持平。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全市协议利用外资合同额实现790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83.5万美元,增长11.1%;域外招商引资完成10.5亿元;全市向国外输出劳务553人次,同比增长14.2%;全年签定工程承包合同额745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00万美元;外贸出口2414.7(海关数)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3.9%,主要是出口大户辽轮停产所致。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26人次,比上年增加111人次,增长18.0%;全市旅游总收入为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际旅游总收入为3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工作以开发财源,增加收入为重点,强化财税征管力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税收任务。全年各项税收完成13.2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其中国税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地税收入5.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6.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1亿元,同比下降12.8%。

金融秩序良好。截止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5亿元,增长11.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81.4亿元,增长4.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2%,现金支出增长1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8.9%。全年赔付额0.8亿元。

九、社会事业

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全市共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项,其中省以上计划项目12项。市以上科技成果65项,其中获省科技成果7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开发取得新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达260家。技术市场和专利工作平稳发展,实现技术交易额1500万元,取得国家专利51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巩固“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48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716人,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职业高中在校生667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20.5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9.8万人。除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小学在校生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各类学校在校生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高中阶段招生人数1.6万人。高考录取首次突破万人。农村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布局调整初步完成,农村初中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51个,床位9千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完成门、急诊283万人次,另有诊所、卫生所704个,村卫生室2419个。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传染病发病率为120.26/十万,比上年大幅下降。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市有22所医院步入“爱婴医院”行列,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全面启动并有效运行,获得全省“新生儿筛查先进市”殊荣。全市婴儿死亡率11.32‰,孕产妇死亡率13.98/十万。红十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募集了大量国家干细胞库筹备资金,并有106人自愿捐髓者加入干细胞库。大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全年无偿献血450万毫升,无偿献血率100%。加大医疗扶贫工作力度,诊治贫困病人17619人次,减免医药费用50万元。“无白内障障碍市”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卫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相继获得“朝阳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行业”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